标签:
专家教师老故事理论讲座教育 |
分类: 教育论坛 |
不可迷信教育专家的讲座
暑假,学生在家悠闲的生活着,作为教师,为了适应新的教育形势,学习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孩子们的不同,知识的爆炸式发展,我们如果还停留在原来的水平下,难免误人子弟。可以说,在教育界,暑假是教师学习提高的最好时段,谁抓住了,谁就能在新的学期更好的发展自己。
我们非常有幸能听到一些专家的精彩讲座,能借助网络,观摩一些优秀的示范课堂,在此期间,我认为辩证的看待专家的讲座非常有必要。
专家提出的前沿的观点我们必须有选择的吸收,不能迷信权威,更不能全盘接受。因为前沿的观点只能代表改革前进的方向,不能完全代表现在学生的特点。我们有许多专家喜欢拿西方的一些现代理论来故弄玄虚,提升自己的范儿,而下面听讲的人,由于没有理论知识作为基础,难免云山雾罩,不知所云。再加上一些理论没有实践作为基础,或者没有结合本地的实际,出现飞机上吹笛子——空谈而已。理论的先进性并不能真正体现实践的可行性,我们往往生搬硬套,结果只能头破血流,反而责怪理论的荒谬,诸不知,一切理论都不能离开实践作为基础,每个理论都有使用范围,更何况洋和尚的理论远在万里之外。
先进的理论不一定有新鲜的故事,我发现许多专家都喜欢讲自己考察的故事,尤其是现在吹得忒响的杜郎口课改、衡水课改以及过去的洋思模式,说实在,这些专家要么是道听途说,要么是自己走马灯的粗看,要么是听学校领导的夸大式介绍,并且把这些作为抨击中国教育落后的主要途径。最滑稽可笑的是有些专家拿外国的教育故事说事,尤其是《灰姑娘的故事》,许多专家喜欢讲它,而且已经讲了十多年了,完全漠视现在教育的发展,同时,以这个故事来宣扬美国教育的先进,批评中国教育的失败。仔细分析,我发现这类专家犯了盲人摸象成语的错误,用一个故事来反映美国与中国教育的区别,很难令人信服。更有一些专家老是把诺贝尔奖的板子打在教育的头上,其实也有些睡不着怪床头之嫌,其实,诺贝尔奖它需要各部门通力合作,建立科研发展平台,营造科研的社会氛围,这显然不是学校教育所能完成的,更何况还有西方评价机构的偏见,中国的科研并没有落后,反而进步了,难道那些专家没有看到,有些莫名其妙。
至于拿《死亡诗社》作为例案就更没有说服力了,这部电影只要认真看了的人,都会感觉美国的教育也并非那样的自由,也有刻板、不科学的一面,这部电影之所以轰动美国,更能说明美国教育的失败,否则,威尔顿预备学院也不会在美国赫赫有名,John Keating也不会被学校开除,至于美国校园存在的问题,尤其是校园枪击事件也时有出现,难道这些专家就没有看到,因此,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学会思考,不能因为专家的解读就对中国的教育失去兴趣,这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在教育改革轰轰烈烈的今天,我们除了认真聆听专家的讲座,有必要把专家的讲稿拍摄下来或者拷贝下来,回家后仔细思索,这样才有利于更好的学习教育理论,并内化为自己的行为,享受教育的幸福人生。(钱永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