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拿杨绛先生谈鬼说事

(2011-08-20 08:32:55)
标签:

杨绛

鬼故事

老人

子女

情感

分类: 人生感悟

拿杨绛先生谈鬼说事

拿杨绛先生谈鬼说事

杨绛已经百岁高龄了,据说还在写小说,这不能不令人汗颜。2007年,杨绛先生曾写了一本书《走到人生边上》,跟钱钟书先生的《写在人生边上》相媲美,可以说,这本散文大旨谈鬼,还是为了讲述人事。每当读到钱钟书先生写的《魔魔鬼夜访钱钟书》,不仅没有一丝鬼意,更多的是思想的绽放。

没想到爱女钱媛悄然离开,老伴中书君也跟着鹤然西去,这种打击对于常人来说是毁灭性的,可是,杨绛先生却从生死中悟出了禅意,没有过分的悲伤,而是坚强的活着,不仅耕耘自己的思想,而且认真整理老伴的遗物,出版了2570页得《钱钟书手稿集》。我们为钱钟书的思想能进一步传播感到无比的幸甚,更为杨绛先生的坚韧精神竖起大大的拇指。文化史上,这一对伉俪书写的佳话将传于后世,永世难忘。

有许多人非常奇怪,96岁高龄的杨绛先生为什么对人世间虚无缥缈的鬼发生兴趣,诸不知随着亲人的一个个离开,生离死别难免会走进老人的梦里,鬼的故事自然而然成了自己最想谈的话题。

如果你走到农村,看看那些七十岁以上的老人,等到他们聚在一起,只要你一提鬼的话题,没有一个不会参与其中的,有些人谈到要积善成德,有些人说因果报应,更有些人露出担忧的眼神,不知生命何时才会突然结束。正如《红楼梦》中所说:“正叹他人命不长,哪知自己归来丧!”我的奶奶已经九十一岁了,每次回家,只要听到旁边有送葬的音乐,她就坐在屋檐下,数落自己的过去,似乎没有年龄,只有美好的一切。有一次,有个七十几岁的老人来跟奶奶唠嗑,奶奶由于耳朵聋了,嘴里反复念叨自己还很年轻,一股不服老的架势。

还好,杨绛先生是一个终身读书的智者,她不会纠结于生死的忧虑。就像大圣人孔子一样,五十始学易,知天命,进而耳顺,最后是随心所欲不逾矩。孔夫子周游列国,急急如丧家之犬,忙忙似漏网之鱼,等到年老体衰,才回到鲁国,韦编三绝,做《易经》十翼,编诗三百,著春秋明微言大义,可以说,了无生死又开创了新的天地。曾有学生问他世上有没有鬼神,先生很坦然,未知生,何知死?只有超越了生死才能求得精神的永存。正如老人家所说:“朝闻道,夕死可矣!”

其实,中国有许多文人,在晚年喜谈鬼神,无论是柳泉居士的《聊斋志异》、袁枚的《子不语》,还是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都是鬼怪描写的高手,甚至达到信手拈来即成文章的地步,写人间不平之事,借鬼狐书心中愤怒之语,进而把讽刺的艺术推向了巅峰。

有许多人困惑,《红楼梦》的后四十回鬼事特多,进而否定是同一个作者所为,诸不知,人到老年,难免思考生死,据土默热先生考证《红楼梦》中的石兄就是写《长生殿》的洪升,而且就是晚年著作,鬼事变多也就顺理成章,何必大惊小怪。

杨绛先生不愿意封闭阳台,每天愿意看看天上的星星,相信在那点点繁星之中定有老伴和女儿的笑容,可又有谁去理会老人家的心声呢?

漫步在乡间的小路上,数落着一个个空巢人家,想象着老人们孤独的目光,心中不免有丝丝凉意,何时《常回家看看》才能成为远在他乡的游子真正的行动。(钱永华  图片来自网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