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可悲世人不悟《好了歌》

(2011-08-06 06:03:14)
标签:

好了歌

甄士隐

红学

红楼梦

世人

文化

分类: 谈天说地

可悲世人不悟《好了歌》

可悲世人不悟《好了歌》

在纷纷扰扰的红学世界里,人们在专家学者的指引下,不断地探秘《红楼梦》的合理结局,以便自己确立更高的学术权威,做到名利两丰收,诸不知,《红楼梦》,本来就是小说,何必疑神疑鬼,只有在阅读文本的基础之上再去研究才是正道。

曹雪芹非常聪明,在第一回中,就明确提出,真正认识《红楼梦》的知音少得可怜,否则也不会说:“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样的话来。也只有面对世事变迁,体会世态炎凉,才能真正的了解作者的内心世界。就像甄士隐一样,女儿丢了,家没了,又遇上俗不可耐的封肃(风俗)老丈人,才明白“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其实,有甄士隐遭遇的又有几个呢?除了作者,恐怕很难找到知音第二了。

《好了歌》其实是作者给读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否则,如胡适钻进故纸堆里探究,像俞平伯狠抓脂砚斋评注不放松,似刘心武、周汝昌在考证中求一方天地,只能获得研究上的著作等身,丰硕成果,很难成为作者真正的知音。难怪贾宝玉会在书中说自己是赤条条来去无牵挂,林黛玉会讲“无足立境,方为干净。”之类的话。面对林黛玉痛苦的死去,贾宝玉的心也跟着碎了,纵然有贤惠的妻妾,可怜的老母亲以及摇摇欲坠的家,可是这样的家又跟甄士隐烧光的家有什么区别?周围几乎都是封肃一样的俗人,自己也只能敷衍之,勉强进考场,尽管考了个第七名的举人,完全没有范进那样的喜极而疯,断然如柳湘莲失去了尤三姐一样,跟着道人和尚,归于渺渺茫茫的大荒山了,这就是所谓的“静极思动,动极恖静”的人生悲剧所在。

作者借“疯癫落拓、麻履鹑衣”的跛足道人之口,言道:“世人都晓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唯有姣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放眼如今社会,为了做官风光无限,不惜失去自己做人的尊严,做了官之后,形象工程、豆腐渣工程没有少出现,否则也不会出现“纸糊”的房子,7.23高铁也不会发生。再看看那些贪婪的商人,为了捞取更多的金钱,总是置大伙的生命安全于不顾,没日没夜要求工人加班加点,“杀鸡取卵”式的索取大自然的财富,搞得自然环境恶化,老百姓的安居乐业成了奢望,安全食品被打上大大的问号。更有那些恩爱夫妻,一旦自己的翅膀长硬了,就忘记了自己的出生,忘了夫妻俩的同苦闯关,如今小三、二奶屡屡见于媒体,据报道,目前中国每天有5000队夫妻选择分手,留下无辜的孩子跟着爷爷奶奶游荡。至于为了孩子操碎心的父母何其多,那些啃老族、月光族更是比比皆是,弑父杀母的“汪九刀”更是轰动一时,父母儿女之间为了经济利益产生纠纷的几乎随处可见了。

跛足道人对甄士隐所说:“你果听见‘好’‘了’二字,还算你明白。”可惜世人又有几人能悟?不过是贾雨村贪赃枉法,葫芦判断葫芦案,如王熙凤专权横行,风光一时,似李纨苦心教子,只能落得个大地白茫茫一片。(钱永华  图片来自网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