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城孤独突击 彰显靓丽人生


标签:
关羽麦城季羡林孤独忍耐文化 |
分类: 谈天说地 |
麦城孤独突击
张光璘先生写了一本有关季羡林先生的传记,季先生在给编辑同志的信中高度肯定了张先生的成绩,同时又加了一句话:“张光璘写的都是我的过五关、斩六将,没有写我的夜走麦城。”
这句话看似平常,却蕴含着大的道理。在生活中,我们都十分羡慕别人取得的成绩,忽略别人在取得成功前的炼狱般生活。许多人模仿一些成功人士的故事本无可厚非,然而不注重量体裁衣,难免东施效颦,适得其反。
季羡林先生的这句话告诉我们除了像成功人士那样努力拼搏,还要学会在孤独中拥有忍耐。俗话说的好:“百炼成钢”,没有水与火的战斗生活,我们很难看到一个坚强的保尔柯察金,一个坚定的无产阶级战士。
儒家传统文化中就有“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之说,面对社会有用武之地,我们应该义无反顾的为国家呕心沥血,如果自己的人生面临困境,不妨提高自己的修养,随时为国家事业做充分的准备。
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写道:“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都应该学会在忧患中不断磨练自己的意志,培养自己的品质,铸就自己新的人生。我想姜子牙垂钓渭水河畔,不是在钓鱼,而是在等着文王的赏识,没有昆仑山上的苦心修炼,那份从容不知还有几分?诸葛孔明躬耕于南阳,不求闻达于诸侯,时时关心国家命运,遇到明主,提出三分天下的长远战略,难怪刘备会说:“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写道“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作为国之栋梁,面对别人的诽谤留言,我们只有像滕子京一样,不断激励自己,造福于百姓,才配得上君子称号。
每次读《三国演义》,总为关羽的过五关、斩六将而拍手称快,又为关羽不听人言败走麦城而惋惜。我想喜欢读《春秋》的关羽为什么不能沉住气,偏偏还要重蹈项羽的覆辙,怪天不助自己,一味的头脑发热,如此性格,又怎能不败?可以说一个人的性格决定了他的命运,关羽也好、项羽也好,无论是单刀赴会,还是巨鹿之战,我们在欣赏主人公英雄气概的同时不也嗅出了命运的悲剧。李清照有诗云:“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想一想如果项羽也能像刘邦那样,面对走麦城的时候,能够正确认识自己,学会孤独突击,相信历史又要重新改写。
现如今,激烈竞争的社会一点不逊于过去战场的惨烈,我们如果能在模仿成功人士道路的基础之上学会忍耐,不断修炼自己,相信成功一定不会遥远。(钱永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