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让状元宣传重温昨天的火热


标签:
媒体状元宣传社会学校家长孩子教育 |
分类: 教育论坛 |
勿让状元宣传重温昨天的火热
在每年中考、高考之后,我们在报纸上经常见到介绍中考、高考状元的事迹报道,自从江苏省教育厅制订了“五严”规定之后,媒体对此报道几乎灭绝,没想到今天翻阅《江海晚报》、《现代快报》,竟然又有了介绍中考、高考状元事迹的报道。
在6月25日的《江海晚报》第3版中记者以《如东男孩轻取省理科状元桂冠》为题报道如东县中学刘诗雨是学习事迹,无非是成功的秘籍,素质的全面发展而已。在6月26日的第3版中记者以《轻松环境中考出优异成绩》为题访市区中考状元、市启秀中学陆某某,报道该同学考了725.5分以及在校学习情况,看了之后,总感觉有帮助如东县中学、南通市启秀中学做广告之嫌。
再看6月25日《现代快报》A5版以《他们可能是高考江苏文理最高分》为题,分别介绍了426分的刘诗雨、414分的孙曦两个学生的事迹,更用A6、7版面以《高考拔得头筹,优秀学生们都有那些啥高招?》为题介绍了谢雯、虞凡、游剑荷、朱逸煊等16名考生的事迹,跟《江海晚报》一样,无非是满足大众的好奇心,增加报纸的看点,以求销量的最大化。
在江苏省“五严”规定中就有“各地各有关部门和学校不得以任何形式下达高(中)考升学指标,不得以高(中)考升学率或考试成绩为标准进行排名和奖惩,不得以任何形式宣传高(中)考成绩、升学率等具体情况,不得炒作‘高(中)考状元’”这样的内容,而《江海晚报》和《现代快报》无疑铤而走险,视省教育厅的文件要求于不顾,不得不令人感到无比的痛心。
在中国有许多人或单位其实并不在乎文件的严肃性,认为红头文件上的规定总是雷声大雨点小,只要不在浪尖风头上,经过一段时间,自己再重温昨天的故事,没有人会对此有所异议,从而使一些不好的东西反复在社会上演绎传奇,导致文件一次一次的出台,会议一次次的召开,结果总是不尽如人意,这也是中国各方面改革发展非常困难的重要原因。
如果对这种状元的宣传不引起重视,任其泛滥,我们会看到明年的今天,不仅报纸对状元大家宣传,学校、企业也会肆无忌惮的跟风,择校热跟着升温,据说目前有些学校为了宣传已经借助家校通这个平台进行宣传,进而出现家长挤着脑袋,排着长队,选择所谓的名校。刚刚实行的教育均衡改革发展又会举步维艰,如履薄冰,家长和学校的关系又会变得更加复杂。
学校为了生存,不惜冒险对孩子进行拔苗助长式的延长在校学习时间,家长为了省钱,让孩子有好的前程,会漫无目的的找老师补课,社会上一些投机分子更会利用各种手段进行赚钱,从而出现复习资料漫天飞舞,培训班火爆登场,学习秘籍铺天盖地,各类借状元为名的营养品推荐等怪现象,学生在题海中喘不过气来,家长增加了经济负担,老师在加班中过早的衰老……
如果说高考的作文题目《拒绝平庸》表达了省教育厅规范教育的呼声,只有严肃处理这种状元宣传风气,孩子们的世界才能永远春暖花开。(钱永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