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点上学孩子背负太多


标签:
孩子小龄生家长老师药家鑫教育 |
分类: 谈天说地 |
早点上学孩子背负太多
在中国,想一夜成名的人并不在少数,由于有些家长没有成名,往往把希望寄托在孩子的身上,许多年轻的小两口,孩子还在肚子里,就在规划孩子的未来,似乎孩子为父母而生,就像古代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一样可笑。
打开电视,我们见到许多营养广告就是打着提高孩子智力,圆孩子明星梦的旗号,导致年轻家长奶粉要买最好的,尿不湿也要品牌的,玩具也要高级的,衣服要穿最贵的,难怪现在的孩子的很贵,从而导致许多年轻夫妻不愿意要孩子,宁愿成为丁克家庭,享受快乐的两人世界。
“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这让许多家长盲目的跟风,认为孩子越早上学越好,孩子不能进幼儿园,喜欢把孩子送到托儿所,似乎孩子总是别人教才好。记得,在社区教育中心前面有一个托儿所,在那儿经常听到孩子的哭声,细细一看,总有小孩子倚在窗台上,眼胀得通红的,我满心里就觉得痛,想想在童年,尽管父母很忙,也没有人管,但是自己却很快乐,跟着一群玩伴走东闯西,闻着淡淡的油菜花香,看着蓝蓝的天,听听鸟儿欢快的名叫,现在都觉得无比惬意。
妻曾经问,孩子要不要进托儿所,我头摇得像拨浪鼓。每当看到儿子跟在奶奶后面,很乐意的采桑葚、捉蚕儿、玩泥巴、追蝴蝶、看动画片……心中感觉十分的宽慰。在学龄前,我和妻把握一个原则:儿子无论什么问题,有问必答。事实上,适龄上学的儿子从幼儿园到现在,成绩并没有落后,反而成了班上的佼佼者。
作为一个大学生,药家鑫,何以如此愚蠢而残忍?正如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博友所说:从媒体上我们可以看到,药家鑫的父母亲为了练琴经常打骂他,这样,他练钢琴的过程其实一直也是个心理畸变的过程。可以猜测,为练钢琴而打骂孩子,甚至把他关到地下室,肯定只是他家中错误教育的冰山一角,日常生活中药的父母又有多少吹毛求疵的行为?尽管家长主观意图也不想坑害自己的孩子,是想让他出色,但病态的教育必会导致病的成长,长期以来的苛求、责难、体罚,客观上却制造出一个心理和道德的变态者。把药家鑫送上死路的,正是他的家长的粗暴和自以为是。
正因为像药家鑫父母那样的急功近利,不关注儿童的身心健康,令人遗憾的是,许多小龄生的家长认为:孩子早点上学,尽管年龄小,却能比同龄的孩子学更多,习惯差没关系。作为老师,我们都有这样的感受,班上习惯最差的往往是小龄生,学习习惯差,意志品德弱,学习成绩不冒尖,其实他们脑子并不笨,在班上总能搞些花样,让人苦笑不得。每当看到家长的焦虑眼神,我们是既同情又无奈。尽管有些家长想尽一切办法给孩子补课,可是效果并不怎么好。甚至让孩子多上一年或者拳头伺候,也不能让孩子的习惯得到改变。
有许多同事喜欢问孩子要不要早点上学,我总是明确的说不。孩子只要是小龄上学的,发展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正常年龄上学的孩子,总能在班上崭露头角,甚至有小孩考取清华大学。每当看到孩子们快乐的去上学,健康的成长,总觉得无比的快乐。遵循规律,及时松绑,把握个性,孩子们才能健康成长。世上少一些虎妈,何愁药家鑫的悲剧重演?(钱永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