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孩子,劳动创造了美的世界

(2011-04-25 06:17:47)
标签:

劳动

孩子

老师

家长

职业

教育

分类: 教学天地

孩子,劳动创造了美的世界

孩子,劳动创造了美的世界

在学校里,老师经常会说:“某某小朋友,你今天的表现太差劲了,罚你扫地劳动一周。”在家里,父母亲经常鼓励孩子:“加油呀,儿子(女儿),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瞧一瞧,你如果不好好学习,就回来跟我们一起劳动受苦。”在孩子的眼里,劳动变成了贬义词,只要老师提到这两个字,劳动者嘴翘到朝天,其他孩子则哄堂大笑,老师也认为用劳动惩罚理所当然,毫无半点不妥。

其实,每个孩子从小都喜欢劳动,看到家长在干活,孩子也会主动参与其中,只不过有时好心办坏事,家长为了减少损失,往往阻止孩子劳动,等到上学了,家长们总是心疼自己的孩子,很少让孩子参加家务劳动,只要孩子认真学习就没有劳动的义务,从而给孩子建立了劳动是家长的事这样的概念。我不由想起一则漫画,小女孩看到茶壶里的水烧好了,喊妈妈来倒水,这其实就是家长不让孩子劳动产生的后果。

我在高一军训时,班上有一个同学,第一天,老妈给他铺床、买日用品,他却在那儿无所事事,我们来自农村的孩子自个儿忙个不停,当时,大伙都挺羡慕,没想到的是晚上他并没有寄宿在学校,而是选择了回家,我们有些莫名的惊诧,更有意思的是这家伙竟然连系鞋带都不会,可以想象,他会劳动吗?事实证明,他从不劳动,成绩并不怎么好。

鄙视劳动,这在社会上普遍存在。上学就是为了逃离劳动,这似乎成了中国人选择跳龙门的最好理由。俗话说:“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鲁迅笔下的孔乙己穿着破旧的长衫站着喝酒,好吃懒做,成了中国文人的最好写照。记得子路曾问荷蓧丈人:“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可见孔子也不喜欢劳动,这其实给徒子徒孙们到了个坏头。

劳动并无贵贱之分,正如梁启超在《敬业与乐业》中写道:“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至于我该做哪一种劳作呢?全看我的才能何如、境地何如。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正因为人为的把劳动划分了等级,有很多孩子上了大学之后,并不是努力提高自己的素养和能力,而是在谈恋爱和游山玩水中度过青春年华。大学毕业后,并不掂量自己的能力,一味的好高骛远,追求高工资,频繁的跳巢,加入月光派,坚持啃老族,纯粹的享乐主义,这不能不令人遗憾。

44日,北师大教授董藩发微博称,“当你40岁时,没有4000万身价()不要来见我,也别说是我学生。”高学历者的贫穷意味着耻辱和失败。其实有董藩教授这种思想的又何止一个,眼高手低,拜金主义,对劳动没有清醒的认识,往往容易误入歧途,铤而走险,那些贪污腐败分子至人民利益于不顾,想想令人痛心。

我们应该尊重劳动,否则我们就不能干好自己的事。正如苏霍姆林斯基在《公民的诞生》中所说:“人通过劳动来认识世界,创造了美,从而就为自身奠定了对劳动、创造、认识的美感。劳动创造美这是教育的一个完整的领域,可惜这个问题也是教育学中尚未开垦的一块处女地。”在思想上,我们可以强调“吃得苦中苦,方为民做主”,在生活中,我们让孩子从劳动实践中享受创造的美感,在工作中,我们践行职业无贵贱之分的理念,长此以往,何愁中华民族不能伟大复兴?(钱永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