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浓浓的书香铸就孩子成为大师

(2011-03-27 14:47:49)
标签:

钱钟书

钱基博

书香

学校

家庭

孩子

家长

教育

分类: 教育论坛

浓浓的书香铸就孩子成为大师

浓浓的书香铸就孩子成为大师

钱永华

 

   在新华书店陪儿子看书,我发现每一个孩子都放弃了嬉戏打闹,在书架旁,楼梯边,或坐或站,全身心的在书山画海中遨游,时不时有小朋友在悄悄的询问大人看书的疑惑,我为这些孩子感到自豪,为坚持陪孩子读书的家长深感敬佩。

在浓浓的书香味中,我突然看到了钱基博老先生写的《现代中国文学史》、《古籍举要》、《版本通义》等民国学术文化名著,翻一翻,被先生的博大精深的治学风度折服。钱钟书先生学贯中西,熔铸人类文化精华,力行不倦,打造中西文化园林,数十年间所实践的“打通”、“参互”、“比较”的方法,相继撰写出《谈艺录》、《宋诗选注》、《管锥编》的学术专著,努力使中国学自觉地成为一个科学的、开放的体系,从而获得一个更深、更广、更新的发展。 没想到,他的父亲也不简单,《版本通义》是民国年间很有影响的目录学书籍。他的《中国文学史》和《现代中国文学史》规模宏大,为其通读古今专集的基础上自出手眼的两部巨著。从事教育事业44年,弟子称颂他“精神博大,一代宗师无愧,似花工,终生灌园,五洲四海多桃李。”如此看来,钱钟书能成为一代大师跟他的父亲有必然的关系。

正如张文江先生在《钱钟书传》中写道:“钱基博和他的师友圈子治学有其特色。在治学范围上,钱基博对传统经史子集的四部之学,有着极为广博的认识。他自述:‘基博治学,务为浩博无涯涘,诂经谭史,旁涉百家,抉摘利病,发发其阃奥。自谓集部之学,海内罕对。子部钩稽,亦多匡发。’这种‘浩博无涯涘’的认识,尤其是‘集部之学,海内罕对’,很自然成为钱钟书发展的基石。钱钟书接触中国古籍实际从集部入,这和他父亲的影响自然有一定关系。在文学思想上,钱基博和他的师友们对当时的新文学采取的观望、批评和保持距离的态度,不一定正确,但对钱钟书的发展还是有一定益处的……”

其实,历来许多大师都与书香门第的家庭教育有必然的关系。古代曹操之于曹丕、曹植,苏老泉之于苏轼、苏辙,现当代梁启超之于梁思成、傅雷之于傅聪、冯友兰之于宗璞、茹志娟之于王安忆,法国大仲马之于小仲马等等。

想要让孩子成为国之大师,我认为仅仅把课本学好、学透显然不够,建立书香家庭、书香学校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你做个统计,学生家里有上千本藏书的又有几人呢?学校图书馆里有品位的书又有多少呢?孩子们静静品读名著的课堂一周又有几节?恐怕情况并不乐观。至于安于读书的家长、教师就更是凤毛麟角了?

真正的书香环境才能造就孩子成为真正的大师,我从书店里孩子和家长身上看到了教育的希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