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拙著——《秘鲁旅行笔记》
唐人街当然通常不只是指一条街,是指一个小区,即华人区。但一般又会有某条街的某一段为代表,在那里会有集中的华人店铺和华人团社,以及一些具有明显中华特征的建筑。利马的唐人街就是在繁华的帕鲁罗(Paruro)街上,这段唐人街并不长,已被划为步行街,两头都有铁栏杆拦着。两旁有华人的餐厅(Chifa)、礼品店、公司门面和一家用汉字招牌的银行(大陆银行)。

这段唐人街没有见几间正宗的盖着琉璃瓦、挂着大灯笼的唐式建筑,是个西式骨架子。能让人看出有唐人街味道的,首先是街面的汉字招牌;其次是在街边一些有中国风格的板凳架子,做得像一个个盖琉璃瓦的袖珍亭子,虽是仿真示意,但唐味很浓;此外是路面的设计,红砖铺成的路面,中间镶嵌的白色的八角形,上面有中国的十二生肖图和汉字,一个八角形一个肖,一条街排着一串鼠、牛……
这条本来没有太多唐式建筑的唐人街,被这么一打扮,倒也唐味十足。

这唐人街上是利马城里的一个颇有人气的景点,行人川流不息,有意思的是,行人大多数是秘鲁人呢。其中一部分是利马以外的外地游客。

可以看出不仅从相貌上有外国游客,还可以从人群里的一些换汇黄牛“倒爷”的身上得到证明。换汇虽不一定非老外不可,但毕竟老外最有换汇需求。有趣的是,这些换汇者并不偷偷摸摸,而是大大方方,大方到每人一件印有特大美元符号的醒目绿色背心。估计在利马城干黄牛这行当是得到政府许可的。

唐人街的另一个出口有个十分高大的牌楼(或者说这才是唐人街的正门),是当地华人集资建造的。牌楼无疑是唐人街的典型标识。似乎一个唐人街光有汉字、琉璃瓦、红灯笼还不够,非要加上这么一个牌楼才完整。故乡、祖国的概念不能总停留在抽象层面,一定程度的具象化,能让人感觉更亲切、真实。人们移不了黄河,搬不动泰山,修不了长城,也建不了天安门,但只要稍稍集资,就能盖出一个唐味十足的牌楼,而且这东西还不受两岸三地等地方差别的影响,凝聚力大到连日本、韩国、越南等邻居都会往旁边靠——这显然是百多年来,海外华人琢磨出来的一个寄托对祖国思念的路子。

从唐人街的氛围里能感觉出,秘鲁的华人们现在的日子过得不错。秘鲁人普通对华人表示尊重,不仅爱看李小龙、成龙的中国功夫片,也喜欢逛价廉物美的中国超市。日裔总统藤森当年就曾打过“华裔、亚裔”旗号,利用秘鲁民众对华人的好感和信任,争取了众多选票。在秘鲁,做个中国人,挺神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