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实际上,泡菜并不是咱们中国人特有的,美国、欧洲各国以及世界各地都有其自己的“泡菜”。我最熟悉还是德国泡菜。
刚去德国时马克和人民币的兑率差不多是1比3~4,我采取的相映对策是一个钱分成3~4瓣花。所以荤菜是鸡,营养是蛋,享受是啤酒(便宜的啤酒要比好的水还便宜),素菜就是德国泡菜了。在那段“特殊历史时期”,我大概已把这辈子该领受的德国泡菜的份,
都享用尽了。其原因是,德国的货架上已找不到比泡菜更便宜的素菜了。
德国泡菜和中国的路数不同,都是单泡的。黄瓜归黄瓜泡,白菜归白菜泡,不仅泡黄瓜里绝无白菜,泡白菜里也绝无黄瓜,而且泡粗黄瓜里绝无细黄瓜,泡长黄瓜里绝无短黄瓜,它们是井水不犯河水,互不干扰的。
泡黄瓜大都装在放满水的瓶子里,在货架上一目了然,整根整根的,有长有短,有粗有细,品种之多,让人惊讶。长得象咱们的酱黄瓜,只是更精神些,因没腌过。味道纯正、单一,不辣不甜,不香不咸,一吃,就知道是黄瓜,只是酸,和中国五味俱全的泡菜完全不是一个风格.
所以喊法也极其简单,我们就叫它酸黄瓜。从本质上来说,各种酸黄瓜之间,没有本质的味道差别,但由于其黄瓜的品种不同,个头各异,以及卤汁的配方也有一些微量的差异,所以浸泡在不同的瓶子里。我曾经试图去了解这种所谓的“区别”,然而,回答是,诸如是否有添加某种微量的小绿叶。
酸黄瓜在德国有特殊的历史地位,这是一个偶然的机会听来的:二战之后,德国本土一片废墟,百废待兴,可食之物严重不足,百姓食物定量供应,就象我们的文革,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德国百姓每天的食谱里只是有限的几段酸黄瓜。给我讲这些的是一个从二战走过来的老人,从衣着上看,他已经不再需要每天吃酸黄瓜,但他自称还是不时地要吃吃。他告诉我,德国人对酸黄瓜有特殊感情。这一点,我从他的眼神里就能看出,而且那眼神里还闪烁着一些尚未剪接得很好的图片:一片灰色的基调,废墟里一些挨饿的饥民,还有明显营养不足的孩子,睁着本来就很大的眼;酸黄瓜在另一幅画面上飞舞,渐渐放大,清晰,可明辩出呈颗粒状的青黄色的皮质,显得十分新鲜、可口;……,……。但我至今还不明白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一种对自己民族潜能的敬佩,还是对酸黄瓜史前史的怀念?不管原因如何,即使是今天,酸黄瓜在德国的销售量仍然是惊人的,看来酸黄瓜在德国的意义已经远不在食物本身了。这使我想起在文革时的“忆苦思甜”的糠饼,但是恐怕糠饼在中国的销售量是没法和德国的酸黄瓜相比的。
德国泡菜里除了酸黄瓜,酸白菜也是很有个性的,其特性就是“平白”,平平白白的,以至千篇一律。泡白菜比较简单,单一的白菜切成永远是一样粗细的丝,泡在单一的永远是一样比量的酸水里,就成。酸白菜由于过于“平白”,平白到无需分门别类,平白到在货架上根本不需要太宽的地方来陈放。我想,一定也不会分什么老字号之类,也不会有什么品牌之别,只需机械批量生产。我有些纳闷,怎么泡菜,这么一个复杂的食品工艺,到了德国却成了如此单调、无趣的事。而正是这种“无趣”,让我们在食品店里,看到十分合理的酸白菜价格,合理到每次买回家都让你笑眯眯。而且,泡白菜吃掉,酸水如不倒掉,可以当醋用。
韩国有一种菜叫“kimchi”,在美国颇为流行,许多华人都把KIMCHI叫做“韩国泡菜”。其实,KIMCHI是属于腌菜,类似中国的酱菜或咸菜,而不是泡菜。KIMCHI一词在韩国话里就是腌菜的意思。韩国人做KIMCHI似乎并没有受中国泡菜的影响,而和德国泡菜的风格很接近,是青菜归青菜,萝卜归萝卜,韭菜归韭菜,各自为政,单独制作,互不参乎。KIMCHI的种类是相当的多,制作方法也尤其讲究,据说,根据它的种类和制作方法,还能区分出家族的贵贱。但是,KIMCHI虽然被许多中国人称作为韩国泡菜,但它毕竟只是隶属某种腌菜。韩国也有一种真正的泡菜,只是品种较为单一,个性也不太突出,所以鲜为人所知。
如果,根据泡菜各种特征,可以分为东方泡菜和西方泡菜,那么韩国泡菜应该是介乎于两者之间。韩国泡菜,确切地说应该是泡萝卜,也不知什么原因,韩国人就认定只有萝卜才适合于泡制,尽管他们已拥有如此多种类的腌菜(KIMCHI)。韩国的泡萝卜吃上去很大程度上依然是萝卜,如果用中国泡菜的标准来说,就是还没有泡熟,还处于“半成品”状态,因还有太重的萝卜原味。我想,这绝不是韩国人不懂得怎么做泡菜,而是他们要的就是这个品味儿。
四
所谓“泡菜”都缺不了一个“卤汤”的问题。所谓“卤汤”就是根据配方调过味的水。既然是配方就会有讲究,讲究到大家都搞不清楚的时候就成了秘方了。
前面说过,买德国泡菜时是带“卤汤”的,“卤汤”的配置比例在标签上都是明码标价的,所以德国的泡菜还是处于配方阶段。既然只是配方,按着方子人人都能做,如果美国人按着方子做了就变成了美国泡菜,所以卤汤就不珍贵。泡菜买回来,把菜吃完,除了我等之流考虑把“卤汤”接着当醋用以外,这卤汤就只有倒掉了。所以德国泡菜或西方泡菜的卤汤是没有陈放价值的,越陈越不值钱。
而中国的泡菜大都是由“秘方”制作而成的。既然是“秘方”,就没法告你醋大量、糖适可、花椒少许、丁香微量等等秘诀,所以这“卤汤”就成了宝贝。中国泡菜讲究的就是这个“卤汤”,买泡菜,把菜捞走,汤得留下,因这“汤”还要接着泡。这叫做“老卤”。由于做过防腐措施,卤汤能陈放。同样的方子,老卤和新卤就不一样。老卤有味道,而且越老越有味道。这老卤里有沉淀物,“沉淀物”并不等于“遗留物”,更不等于所有配料的总和,沉淀下来的都是所有配料升华后的精华。
韩国泡菜走的是中庸之道,这从它的卤汁中也能看出:略为陈放的卤汁也还具有使用价值,也就是说,泡过的卤汁并不是废水一坛,还可以补添一些必要的佐料继续使用,而使用几次过后整坛子卤汁必须换新,而非越陈越好。韩国泡菜的卤汁制做法,应该是根源于中国的,然而,并非是毫无选择的生搬硬套,也充分考虑自己的需求好恶。韩国泡菜求的是清香、爽口,而并不是象中国泡菜那么讲究入味,所以,其卤汁味就不能过重。卤汁味道的轻重不仅取决于盐分的多少,还和花椒、香料以及姜蒜等比量有关,而味道过轻容易变质,也不易陈放。
泡菜的关键在于卤汁,对于卤汁的不同处理就产出了不同的泡菜。卤汁不是天然的液体,而是配制的,是根据人们对甜酸苦辣,硬脆松软等不同的需求调制出来的。卤汁里浸有的调味料,不应是一堆随机的拼凑,而是一种精心的挑选组合。由于卤汁的配制者十分明确这种组合后的结果,这种挑选组合充分显示了配制者的意图。卤汁里真正浸有的已不仅是油盐酱醋,而是配制者的一种心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