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今天下午,当小米生态链品牌“米家MIJIA”的负责人宣布米家扫地机器人的售价为1699元时,位于北京西北角健壹景园内的小米生态2016秋季沟通会现场顿时被引爆。我原先曾经预想过小米的首台扫地机器人肯定会以相对低价进入市场,但却没有想到这台带有LDS激光测距传感仪(即所谓空间识别扫描)和其他各类传感器的扫地机器人真的敢以国外同类产品几分之一、国内同行“腰斩”的售价出现!
在从发布会现场回酒店的班车上,我一直在揣摩今晚博客的标题应该怎么写,到底是用“狼真的来了!”好呢?还是用“又一个行业被小米拉下马”这样耸人听闻的标题更能吸引眼球?甚至,媒体同行那一句“寸草不生”的成语也仿佛给了我某种灵感...米家扫地机器人到底有何过人之处?应该说,这款总体在配置上走高端路线的新品部分特性和同类产品相同,但也有些特性很有小米自身特色:
比如尽管打着自主研发的旗号,但LDS激光测距仪带来的房屋空间扫描-先构建地形图-再规划扫描路径的工作方式并非小米独创,无论是海外还是国产品牌都已经有此类产品;不过小米方面坚持的非常规整的蛇形路径规划和大部分公司采用的随机/乱序 蛇形路线有很大不同。米家扫地机器人这种“看起来赏心悦目”的路径规划虽然理论上效率更高,但在实际工作中是否会留死角,是否不如随机乱序清洁覆盖度高?
再比如小米特别使用一页ppt展示的浮动主刷结构同样并不算新鲜,但其宣称风压达到超越进口同行的1800pa是否真的能吸起更多杂物,这也需要通过对比试验来证明。此外,虽然用手机app来远程遥控/监视扫地的功能并不新鲜,但米家扫地机器人宣称能紧贴墙壁1cm进行彻底清扫、单刷能够根据距离墙面位置调整转速的设计还是相当值得称道的。
我个人比较在意的是小米坚持使用的单刷设计和目前常见的双刷设计(比如科沃斯地宝9系)到底哪个效率更高。坦率的说,虽然小米坚称在清扫时单边刷和双刷效率相同,且单刷更容易从线缆缠绕中托困,但我并不能完全认同。特别是从现场实地演示来看,米家扫地机器人实际是依靠排列非常紧密的蛇形路径(用网友的话来说就仿佛是‘沿着地暖线走路’)完成地面覆盖,但如果能换成双刷的话显然可以把蛇形路径的间距放宽至少1/3,这是否能带来清扫效率的提升?
请注意,提出这些疑问并不是我不信任小米或者米家品牌的产品。事实上,尽管我一直对于小米手机产品不太感冒,但我对其家电产品(也包括现在小米生态链上的产品)颇有些“路人转粉”的感觉。
从早期的小米电视和小米音响,到后来的小米插座小米电饭煲等等,虽然我知道这些产品还有各种各样的“鬼故事”,但在我实际使用中却始终表现不错。甚至连那个因为愚蠢的app造假而被大家吐槽不已的小米空气净化器二代,实际用起来也没有什么问题——毕竟这根本就是一个LowTech的空气过滤装置,只不过被过度包装和炒作了。所以,如何评价小米公司这台只要1699元的扫地机器人?从我个人角度来看,只要不出什么特别大的“幺蛾子”,1699元就能买到带有LDS空间识别扫描功能的扫地机器人是非常超值的!
根据我对于扫地机器人行业与产品的一些粗浅了解,以及在发布会后从目前国产扫地机器人霸主(占据6成市场份额)科沃斯公司的朋友那里打开的电话来看,这台在配置上毫无疑问高端但定价却只在国产中档水平的扫地机器人势必会引发行业震动。特别是在著名进口品牌iRobot刚刚发布新品(喷水拖地机器人)且科沃斯又将其旗舰地宝9系降价到3000元内的当口,小米突然祭出这台号称已经酝酿了两年的“米家扫地机器人”,其时机掌握之好、价格卡位之准着实耐人寻味。
我之前在报道科沃斯管家机器人时曾和其工作人员提到“(在当时情况下)科沃斯在国内唯一的对手就是其自己,但它必须要警惕小米。因为一旦小米杀入扫地机器人市场,整个市场格局就可能会发生重大改变”。没想到一言成谶,小米果然真的大举进入了这个市场,而且第一款产品就定位高端而售价又相对很低。
最后要说明的是,尽管小米(米家)方面给到现场每位与会者一台米家扫地机器人作为礼物,但由于我暂时没法把它带回上海(自己还要在北京出差几天,而这种带电池的设备又没法快递到G20期间的江浙沪)因此对其体验恐怕暂时无法开始。不过不要紧,因为今天也有大量北京本地媒体朋友同样拿到了米家扫地机器人,想来今晚过后我们应该可以陆续看到相关评测上线,有关米家扫地机器人的一些疑问也会陆续得到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