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今天,老冀跟一位多年的朋友聊天。这位朋友几年前去了一家非常有潜力的互联网公司,如今已经成为业务骨干。他向老冀抱怨工作实在太累了,天天都是晚上9点多到家,周末什么都不想干,就想休息。
老冀说这还不是你自找的,况且你的这份付出很可能会有丰厚的回报。这位朋友已经拿到了这家公司的一批股票,公司也许在未来几年内上市。鉴于目前所处的市场地位,这家公司很可能会获得较高的估值……
不过,这位朋友倒是没有那么乐观。他坦言,打工者不到上市不知道公司发行的总股份数,也无法知道每次融资时是否扩股,更没法知道签的期权合同里是否规定了扩股时自己相应的期权也会随着扩充。
这位朋友的担忧确实也是有道理的。有一家做视频的公司,上市前就做了一次大规模的缩股,把原来的十几个普通股缩成了一个ADS,上市之后,几乎所有的员工都没赚多少钱;当然,除了老板。
其实能够在上市前拿到股票已经算不错的了,有些公司给的是期权,这玩意跟公司的业绩挂钩。老冀曾经亲眼看到有一家公司,从上市到当年年底的半年时间里,股价从10美元涨到了35美元。结果第二年公司给骨干员工发期权,定的行权价都是30美元。不幸的是,这家公司第二年的业绩急转直下,股价也是跌跌不休,最后一直在10美元左右徘徊,期权变成了废纸。
所以对打工者来说,想通过打工发大财其实还是挺难的。老冀根据这些年的观察,总结出了要成为打工皇帝的四大必要条件,你们也可以称它们为“老冀定律”:
第一,进入一个好行业。打工者如果进入一个没有发展前景的行业,即使你有超强的能力也是枉然。不说打工者,就是雷军这样的老板,因为进入了通用软件这个趋于没落的领域,虽然勤奋工作了十几年,一样也是收获不大。后来赶上了移动互联网的风口,才一飞冲天。咱们打工者还没有雷老板那么强的能力,如果不能进入一个有发展前景的行业,忙死了也是白忙。
第二,进入一家有发展潜力的公司,其实这个特别难判断。2003年的时候老冀还在一家特别有名的媒体,当时有家叫做百度的公司找俺们要求采访,结果很多大牌记者都忙着采微软、IBM、新浪、搜狐这些大公司去了,只能派一名刚入行的新记者前往。由此可见,媒体从来都是后知后觉。不过,这其实也不怪媒体——虽然互联网是个好行业,但是每年都会创立那么多的公司,你怎么知道哪家公司就会发展成未来的BAT呢?这就特别考验每个打工者的眼力了。
第三,你得成为这家公司的骨干。任何一位老板给员工定薪酬的时候,都是首先考虑你能够给他的公司带来多少价值。如果你进入了一个好的行业、好的公司,但是工作一直都是不那么出众,老是在底层混来混去,你能够拿到的各种待遇也会比较有限。将来公司上市了,你估计也就只能发一笔小财,要发大财会很难。
第四,公司的老板一定不能抠门。前面三大条件都具备了,你作为打工者就一定能够赚大钱了?未必!老冀就有这么一位朋友,就是前面的三个条件都具备了,公司也上市了,却气呼呼地离开了,原因很简单,老板抠嘛,没给他多少的股票。不过,这里面也要分两种不同的抠:一种是老板真抠,就是不愿意给下属分享股份;另一种则是不得已的抠,因为老板本身也是打工的。这家公司在上市前做了太多轮的融资,创始人持有的股份被一再稀释,真正的老板早就已经是VC了,怎么可能给员工分股票?
如果老冀前面所说的四大必要条件都具备了,你就死心塌地跟着老板混吧,基本上能够得到一个不错的结局,老冀也看到一些朋友打工“打”成了千万富翁和亿万富翁。
对于打工者来说,打工,本来就是一件痛并快乐着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