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英特尔与华为的2合1

(2016-02-22 23:59:52)
标签:

华为

英特尔

2合1

笔记本

pc

英特尔与华为的2合1

今年的2016世界移动通信大会(WMC 2016)上确实惊喜不断。就在221日,华为在WMC上宣布首次进军PC业务,推出了一款21笔记本——MateBook。老冀个人对这款产品非常感兴趣,因为它同时满足了老冀这种“码字的”对于工作效率和便携性的需求。

 

MateBook搭载了第六代智能英特尔酷睿m处理器,用户最高可选择酷睿 m7的配置采用可插拔和无风扇设计,配备12英寸屏幕的MateBook金属机身重量仅为640g,厚度仅为6.9mm,可单独作为平板使用,还能连接键盘变身为轻薄便携笔记本电脑。而且以MateBook起步款699美元的售价,对于老冀这样的消费者确实很有吸引力。

 

消费者需要“21

 

老冀还观察到,随着华为这种以前从未涉足PC业务的新玩家选择与英特尔联手并杀入PC市场,在广义的移动终端市场上,已经出现了像“英特尔+华为”这样的全新“21CP。老冀认为,这其实也标志着,“21”将成为未来移动终端乃至消费电子行业的新方向。

 

为什么这么说呢?其实说到底,还是因为消费者的需求。我们看到,在PC和手机诞生很多年以来,它们基本上还是沿着两条平行线向前演进,分别满足消费者不同的需求:如果你需要工作效率就选择PC,需要更多的便携性就选择手机。

 

不过,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日渐繁荣,BYOD(自带设备)大行其道,消费者有了更多的需求:他们希望自己的终端设备能够“内外兼修”,不仅具备时尚纤薄的外形和移动便携性,还能够拥有强劲的性能和长续航能力,从而能够在日常娱乐、工作等多个使用场景之间自由切换。在办公的时候,它能够带来PC的性能和兼容性,满足工作场景的需要;在闲暇时光,它可以作为平板使用,确保足够的便携性和移动性。

 

也就是说,消费者需要更多的“21”:工作和娱乐的21,性能和便携的21,耐用和美观的21。而消费者的这种需求,对于IT业界提出了更多的挑战,也促进了更多的21:计算和通信的21,成本和工艺的21,产品和服务的21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英特尔+华为”这种的全新“21CP才会横空出世,因为只有这样的CP,才能同时满足老冀前面所说的众多“21”。

 英特尔与华为的2合1


英特尔眼中的“21

 

我们知道,自从PC诞生以来,英特尔一直都是这个行业的领导者。不过,如今英特尔对于PC的诠释已经是“21”了:在英特尔看来,PC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个人电脑”(Personal Computer),而是更加广泛的“个人计算”(Personal Computing)。

 

无论是21,还是微型PC、台式机乃至计算棒,英特尔都将其视作个人计算设备所呈现的形态。未来的PC将不再是孤立的产品,除其本身在外观设计、硬件性能方面的创新之外,个人数据服务、云端连接、设备互联互通等才是未来创新的方向,消费者可以期待在设备使用模式、应用等各方面的体验刷新。

 

作为业界仅有的几家能够提供端到端移动解决方案的公司之一,英特尔的终极指向,是借助其在后台云和数据中心领域的强大优势,为广大用户交付一致的终端体验。而华为在电信网络、云计算等领域的实力有目共睹,近年来更是强化了在终端产品领域的布局,拥有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智能手表等多条终端产品线,却唯独缺失了笔记本电脑业务。

 

正是为了适应各自未来的发展战略,英特尔和华为才组成了全新的“21CP,一起进军“21”市场。老冀认为,双方未来的合作空间不仅仅限于笔记本电脑,还将进军可穿戴、物联网、智能家庭等更多的领域。

 英特尔与华为的2合1


21”开创PC新未来

 

只有“21”,才有更加光明的未来。如果我们纵观PC行业的发展历史,其实一直都离不开英格尔等芯片平台厂商与终端厂商的“21”。

 

1980年代,正是由于英特尔推出划时代的8088微处理器并与IBM联手合作,才让PC行业驶入了发展的快车道;1990年代,英特尔又推出了奔腾处理器并与联想等厂商合作,让PC进入了每一个人的家庭;进入新世纪之后,华硕等厂商又通过采用英特尔的低功耗Atom处理器,引发了笔记本电脑的一场革命。

 

整个PC的发展历程,都离不开英特尔与终端厂商的“21”。老冀认为,如今“英特尔+华为”的“21”,以及未来英特尔与更多新玩家的“21”,都将带来PC(这里说的是“个人电脑”呦)的全新变化。

 

正如英特尔所诠释的那样,未来的PC将不再是个人电脑,而是个人计算,它将进一步融入智能终端这个更加广阔的市场当中,这算不算一种新的“2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