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在这里,老冀还参观了Moto的涡轮快速充电技术和图像优化技术。不过,给老冀印象很深的还是这里的设计中心,在设计师的桌子上放着各种各样的材料,他们可以用3D打印机和CNC数字机床,将这些材料加工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半天的参观下来,老冀发现,作为手机发明者的Moto,仍然在硬件设计、材料学、工程实现等方面有着非常强的实力。现在的问题,就是Moto的“新东家”联想利用好这种能力,并将其转化成良好的市场表现。
如今,整个手机市场都面临创新的困境。可以说,整个安卓阵营都已经被苹果强大的实力征服了。以机型最丰富的中国市场来看,如今市面上任何一款旗舰机,如果把后面的Logo遮住并与iPhone放在一起,就会分不清彼此。只有三星在材料方面还有些创新能力,但是仍然无法撼动苹果的地位。由此,整个安卓阵营只好都在利润微薄的中低端市场拼死残杀。
不过,老冀觉得现在是个机会了。如今,苹果的创新也渐渐停滞,今年新推出的iPhone
安卓阵营如何才能打破苹果的魔咒?如今,几乎所有的手机厂商都在学习苹果,每年花大力气打造一两款爆款,然后期待它能够持续热销。老冀认为,这根本就还不是解决之道,因为走前人的成功之道根本就不会成功。
相反,老冀认为,手机的消费风向正在悄悄发生变化,个性化将成为新的趋势。老冀看到周围的很多90后年轻人会花很大心思通过手机壳等配件把自己的iPhone打扮得不一样,或者干脆用看起来真的不一样的锤子等小众手机以彰显个性。未来他们也许会追问,为什么我们要用一模一样的iPhone,或者看起来跟iPhone一模一样的安卓手机?
老冀认为,回答和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就是个性化,而这一次Moto也许有机会站立在个性化的潮头。过去几年,在其他安卓手机厂商都在向苹果学习、向苹果致敬的同时,也许因为自己是美国厂商,也有长期的积累,Moto一直坚持自己的个性,无论是在手机的外形、体验上都坚持走自己的路。
几年前,Moto进一步将个性化进行到底,那就是推出了Moto
Moto
联想和Moto高层已经意识到,他们已经拥有原力觉醒的利器,那就是Moto
第一,Moto必须继续保持自己在工程技术方面的创新优势,不断推出像五层防碎屏结构、五孔丽音技术等方面的创新,并且尝试更多材料方面的突破。直到今天,很多Moto粉仍然怀念当年凯夫拉材料所带来的惊艳和满足感。当然,这也要求联想给予Moto研发人员足够的创新空间。
第二,Moto需要一整套快速的柔性供应链系统。据老冀了解,目前Moto的供应链已经顺利整合到联想的供应链体系,并且给合并后的整体带来了每年高达8亿美元的成本节省。不过,下一步联想更应该考虑如何让供应链做到足够的柔性,实现Moto
第三,通过Moto
老冀认为,Moto
而在更远的将来,Moto
老冀现在已经看到,很多做智能机器人的创客团队都在使用iPad作为机器人的前端控制标准件。在这次CES上,就连亿航推出的全球第一台电动自动驾驶飞行器都是如此。
在这个领域,Moto同样也有很好的基础——在被谷歌收购的岁月里,Moto已经参与了谷歌的手机组件化项目并取得了一些成果。如今,Moto还可以继续与谷歌合作哦,将手机进一步组件化并制作成适合机器人的标准主板,然后提供给众多创客团队。由此,Moto将进入更加广阔的物联网市场。
在CES上,联想已经联手谷歌推出了全球首款Project
我们知道,相对于智能手机,物联网将是个非常个性化和差异化的市场,习惯于爆款打天下的苹果未必能够抓住这个市场,而联想联手谷歌却有可能。老冀认为,其实未来联想完全可以将Moto
Mo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