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提醒:运动员常见的“四大致命伤”!!
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进行的如火如荼。当我们在为运动健儿精彩、激烈比赛欢呼不已的同时,我们也遗憾和心疼地看到很多运动员因伤痛失金牌、因伤退出比赛、甚至因伤失去了正常人的生理机能等。
从运动员们受伤的缘由中不难得出结论:他(她)们的运动生涯中必须面对“四大致命伤”!

第一、肌肉拉伤
肌肉拉伤是最常见的运动损伤之一。
在运动中,肌肉因为急剧收缩或过度牵拉引起,可导致肌肉拉伤。在体育运动中,大腿后群肌肉的拉伤最为常见,大腿内收肌、腰背肌、腹直肌、小腿三头肌、上臂肌等都是肌肉拉伤的易发部位。
对于田径运动员来说,腿部肌肉拉伤是最常见的,而网球、羽毛球运动员则更容易出现肩部、腰部肌肉拉伤。足球及篮球运动中的冲刺、射门、投篮、长传等,也很容易出现拉伤。拉伤并非专业运动员的“专利”,业余运动爱好者因为热身不够、动作幅度过大以及对手冲撞等,也很容易出现肌肉拉伤。
一般肌肉拉伤最常用的处理方法是冰敷和绑弹性绷带24-48小时。对于重度肌肉拉伤,应要先予以冰敷和用弹性绷带绑住,然后送医院治疗。

第二、椎弓峡部裂
据调查,“椎弓峡部裂”的诱因包括:搬运重物、举重、足球、体育训练、外伤、磨损和撕裂等。
“椎弓峡部裂”是由人体腰椎结构决定的,正常的脊柱生理弯曲会形成腰椎前凸、屁股后凸的效果,但如果用力过猛,就可能导致腰椎间上下勾连的关节脱裂,从而导致骨折、腰伤。
曾有调查报告指出,超过30%的举重选手患有“椎弓峡部裂”!
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如果要举重物,要保持正确动作和采取有效防护,如举重物时注意两腿分开,以保持重心稳定;下蹲时注意收腹,让腰椎始终保持良好的排列等。
“民间”最简单保护腰椎稳固的方法就是用一条又宽又结实的毛巾系在腰间,然后再进行劳作。除此以外,加强腿部力量锻炼也能帮助腰部“分忧”,强壮有力的腿部能有效分担腰部负担,阻止和缓解腰伤形成。

第三、跟腱炎
跟腱与骨头的结合部又叫肌腱“止点”,人体肌肉收缩的力量都会通过“止点”分散到骨骼上,“止点”的重要功能就是将肌肉运动的力量均匀分散到骨头上避免出现“应力集中”。
跟腱是人体最粗的肌腱,普通人的运动量还不至于造成伤害,只有像赛跑、跳远这样的田径运动员才可能因长时间、高强度施加过大力量或传送的力量不均匀而造成跟腱损伤。损伤从肌肉微小创伤或发炎等症状开始,反反复复形成慢性炎症,即跟腱炎。
每年我们都要收治多名因为跳远、跳高、打羽毛球而导致跟腱断裂的患者。运动员刘翔曾因跟腱炎不得不放弃比赛。“跟腱炎”成为田径运动员经常要面对的问题。

第四、韧带撕裂
锻炼中由于外力使关节活动超出正常生理范围,造成关节周围的韧带拉伤、部分断裂或完全断裂,这称作关节韧带扭伤。
最容易发生关节韧带扭伤的部位在膝关节、手指关节和踝关节。
关节韧带扭伤后,局部肿胀、疼痛、压痛,有皮下出血的可看见青紫区。早期正确处理关节韧带扭伤非常重要。因为,韧带组织不易再生恢复,如果处理不当或误诊而转成慢性疾病,可能遗留功能障碍,且以后易再次扭伤。韧带一旦断裂,会发生游离卷曲并缩成团状,最后可能完全消失。没有了韧带,膝关节内的半月板、关节软骨等都更容易发生磨损和破裂。关节寿命也会因此大打折扣。
特别需要提醒的是:运动受伤后,患者常常到医院急诊做个X光片,觉得没事就走了。其实韧带受伤X光片是看不出来的,这就容易造成漏诊。更糟糕的是,一般人很难察觉到韧带受损的信号,比如膝关节受伤时,一开始还有一点疼痛,数日之后疼痛可能完全消失,丝毫不影响走路,只是在变速跑、跑动中急转弯、运动中快速变换姿势的时候感觉不方便。在受伤过后的数月到数年,患者可能会感到膝关节有脱位感,关节不稳,即俗话说的“打软腿”。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