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心灵鸡汤:《青岛日报》记者对我的采访节录!!!

(2010-11-10 10:43:49)
标签:

民营医院

青岛日报

公立医院

朱宏元

分类: 医院新闻

心灵鸡汤:《青岛日报》记者对我的采访节录!!!

    今年10月29日下午,经青岛市卫生局的推荐,《青岛日报》文教新闻中心的孙庆伟记者来到我院采访。在采访中,我们详细交流了当前医疗市场的形势、百姓对健康的渴望需求、医院经营管理理念等等。可以说,这些想法是我在医院工作多年的一点感悟。

    11月5日,《青岛日报》在第五版刊登了这篇新闻采访,现摘录部分如下,恳请我的博友们指正:

 

心灵鸡汤:《青岛日报》记者对我的采访节录!!!

节录一:
心灵鸡汤:《青岛日报》记者对我的采访节录!!!


 

节录二:

心灵鸡汤:《青岛日报》记者对我的采访节录!!!


 

节录三:

 

心灵鸡汤:《青岛日报》记者对我的采访节录!!!

 

 

节录四:

心灵鸡汤:《青岛日报》记者对我的采访节录!!!

 

另附全文如下:

 

诚信折射民营医院生存之困

    最近,在河南、湖北、山东等地,相继出现民营医院打着免费体检的幌子,欺骗农村妇女做妇科手术的敛财行径;在北京,号称“最好的肛肠医院”的北京东大肛肠医院,患者裤子未脱、患处没看即被告知先去做灌肠……诚信危机,正将原本就孱弱无力的民营医院推上风口浪尖。
    “民营医院在民间的整体印象太差,已经严重影响到这一行业的健康发展。”岛城一家民营医院院长不无担忧地说。
    实际上,信任危机只是民营医院生存困境的爆发点。记者在对青岛民营医疗机构深入采访发现,体制壁垒、负担过重、人才短缺等诸多因素制约,使民营医院疲惫不堪。医托多、广告滥、处方大
民营医院生存“秘笈”
    市民张女士日前去青岛一家三级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眼看要到下班时间了,电子叫号屏上还排着长长的就诊号,不由心生着急。这时,旁边坐着的一位女士主动和她攀谈起来。对大医院“看病难”抨击一番之后,她开始热心向张女士推荐一家优点明显的医院——不仅无需排队,还能享受著名专家的一对一服务,而且有全程陪诊。
    张女士明白自己是遇上“医托”了,断然拒绝了这位热心人的一番美意。“都说民营医院不规范,要是被骗了怎么办? ”
    “拉客”行为在各大医院内并不鲜见。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民营医院负责人介绍,利用“医托”拉客是民营医院的惯常做法。 “有的医院有几十人的营销团队,专门出去拉病号。还有的甚至直接找到大医院的医生交易,介绍一名病人,给你200-300元提成。 ”
    除了“医托”,轰炸式广告也是民营医院吸引顾客的一大法宝。对于广告,许多民营医院从不吝惜下血本,一年投入几百万甚至上千万元广告费都很寻常。为了抓住眼球,广告内容也大多虚夸、品位不高。
    “只要有人愿意来,就算成功了一半。 ”据介绍,在一些不很规范的民营医院,病人进来之后,就看所谓的专家怎么忽悠了,“弄虚作假,无中生有,小病说成大病,总之是无所不用其极,逮住一个就狠宰。 ”
    记者走访了岛城部分民营医院发现,民营医院的经营明显呈现两极分化的景象。有的医院车水马龙,生意十分红火,而大多数医院则门可罗雀,备受冷落。从整体上看,民营医院遭遇信任危机已是不争的事实。
    “只要提到民营医院,很多人就会想到医院会想方设法从患者口袋里掏钱,这几乎成了刻板印象。 ”青岛龙田金秋妇产医院院长曹光华摇摇头,无奈地说。
税负重、偏见存、人才缺
深层次矛盾困扰发展
    除了信任危机,民营医院的院长们还为诸多深层次矛盾所困扰。
    “如果不是在公立医院呆过,根本体会不到民营医院的难处。 ”曹光华感慨地说。对此,他颇有发言权——曹光华曾在卫生行政部门工作过很长一段时间,之后在一所三甲医院干过多年院长,退休以后才受聘来当院长。
    “公立医院不用缴税,政府每年还给上千万元的补贴,房屋、大型医疗设备也都是政府投资。民营医院呢?每收入100元就得交5元钱的营业税,加上所得税等杂七杂八的,一年光缴税就得上百万元。 ”他说,压力之下,有些民营医院走上过度检查、过度治疗的歧路,也不足为怪。
    与曹光华有相同感受的是青岛希敏骨科医院行政院长朱宏元。他原本在一所部队医院从事党务工作,转业时,因看好民营医院的发展前景,自愿放弃了安置工作,希望能“干出点事来”。
    从2004年一个月只有10来个住院病人,到现在每月都有100人以上,朱宏元还是觉得医院发展的脚步比预想的慢了点。他认为,除了患者短期内对民营医院的看法难以转变,另一个关键原因是,民营医院与公立医院根本不在一个平台上竞争。
    在他看来,对民营医院而言,医保是一道生死线。从2002年被纳入医保定点至今,希敏骨科医院住院的病号中一半以上都是医保患者。然而,令他困惑的是,医院至今只能报销城镇职工医保,商业保险与新农合都不在报销之列,朱宏元认为,这限制了相当一部分人来医院就诊,“城镇职工可以报销,农民为什么就不能呢? ”
    对于民营医院院长来说,他们的烦恼还远不止这些。人才是医院发展的命门,而民营医院对人才的吸引力明显逊于公立医院,他们唯一的选择只能是高薪聘请医院退休的老专家。
    “一方面他们放不下公立医院的‘铁饭碗’,觉得民营医院不定哪天就关门了。另一方面,在民营医院,几乎就申请不到像样的科研项目,职称晋升没有保障,觉得没前途。 ”曹光华说。
    虽然遭遇种种困难,但两位院长一致认为,这些都不能作为部分民营医院坑蒙拐骗的借口。
定好位、走正道、树品牌
探寻生存发展之道
    毫无疑问,民营医院发展至今已走到了十字路口。面对存在的诸多问题,民营医院何以吸引越来越挑剔的患者?
    市卫生局有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我市民营医疗机构中二级综合医院、中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与专科医院加起来已近40家,从整体上看,数量多,规模小,一些不规范的医院确实存在急功近利、过度医疗的行为。
    “民营医院应具备长远眼光,依法执业,培育良好的口碑和品牌,只有这样,回报才能更稳定。 ”这位负责人表示。
    受访的几位民营医院院长也一致认为,坑蒙拐骗只是部分医院的短视行为,民营医院要想长远发展,还需走上一条正道。
    朱宏元依然认为民营医院今后的发展前景不可估量,“随着群众健康意识的提高,公立医院的医疗资源远远跟不上需求,医疗肯定有市场;公立医院长期以来没有竞争,加上红包、回扣等不良风气一时难以扭转,会分流一部分患者。 ”
    在他看来,民营医院首先要定好位,看到自己能做什么,强项在哪里;二要走正道,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不能为了经济效益违法经营;三要树正气,坚决杜绝红包、回扣等不良风气。
    “原来我们医院一年的广告费上百万元,现在基本上没有,九成以上的病人都是口口相传过来的。 ”朱宏元说,事实证明,病人非常理性,光靠夸大广告宣传的方式已经行不通了。 “口碑传播的速度虽然慢点,但是最有效的传播方式。 ”
    曹光华则希望,卫生行政部门能严把准入关,加大监管力度,如果发现民营医院出现问题,要一查到底,防止“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汤”。
    此外,打铁还需自身硬。 “人性化的服务和过硬的医疗技术,才能吸引并留住患者的心。 ”市卫生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延伸阅读
民营医院期待政策坐实
    民营医院发展的一大利好,是其在整个医疗卫生体系中的重要性已经得到了充分认可。
    2009年4月公布的新医改方案中,提出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积极促进非公医疗卫生机构发展,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的办医体制。
    今年1月,山东省出台的《关于发展民营医疗机构的意见》指出,在新农合医疗定点、城镇职工和居民医保定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规划设置、医院评审、职称评审等方面,民营医疗机构与公立医疗机构接受同样标准、同等条件、同样监管……
    然而,政策究竟能否坐实?成了民营医院院长们最为担忧的问题。
    “平心而论,国家对民营医院的政策是很不错的,但在具体操作中,民营医院还是会遭遇一些技术壁垒。”朱宏元说,比如,目前的上下转诊制,单纯守着级别,病人只能一级级往规模更大的医院转,而不是看谁的治疗效果更好。“我们是二级专科医院,把骨科作为一家医院来发展,难道还比不上一些医院的一个科室? ”
    曹光华说,他希望将医院转成非营利性民营医院,但一直未能得偿所愿。 “转成非营利性医院后,所有的医疗项目严格执行政府定价,惠民惠己,为何不可呢?”不过,他透露说,省相关部门正在制订有关民营医院营业税的优惠政策,这对民营医院来说是个好消息。
    市卫生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在青岛,民营医院与公立医院在卫生规划、监管等方面都是一视同仁的。但由于发展的时间较短,加上一些黑诊所、不良民营医院的负面影响,民营医院要想被社会广泛接受,还需要一个过程。(记者:孙庆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