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务劳动中的经济学
原作:龚蕾
笔者认为,读书能增加知识,而智慧往往在生活中。根据一份研究发现,从孩提时就坚持做些力所能及家务劳动,有助于积攒生活经验与智慧。
美国经济学家做了一份研究,统计国内生产总值时,应当将家务劳动贡献也算在内,家务劳动应当是国家整体生产的一部分。
从消费角度分析,每个家庭消费构成了一个城市的消费,所有城市居民的消费组成了宏观经济整体的消费。从微观角度分析,消费潜力在哪里呢?就在生活点点滴滴中,就在身边细节里。
早市、超市采购回来,人比较多,九点以后有些拥挤,买蔬菜水果、买鲜肉鸡蛋的人还是不少,若遇到大批进货新鲜便宜,便会排起队伍。生活中最有智慧的消费者往往是那些满头银发皮肤皙白的奶奶们,若拿不准买不买,就看老太太们抢不抢。从消费角度,这样的食品更有卖点,有市场需求潜力。
家务劳动一般是由家庭成员用工作外时间来做,工作外时间对家庭做贡献,美国经济学家做了一份调查,若一个家庭成员从事家庭劳动,差不多相当于年薪6万美元左右,再计算一个家庭成员做一日三餐,家务劳动所创造的价值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约三分之一,这个数据虽然无法用更精确统计,但无论怎样抽样分析,也是一个不小的比例。
也许有人会说,家务劳动每个人都会,没什么了不起。笔者认为,很多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才会有发言权,做的过程才会积攒生活智慧,很多时候智慧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还有一件看起来很小的事情,做一次容易,坚持年年如此天天做到,可能就不同,还记得一万小时定律吗。
也许有人会认为,经济学理论原理与书本知识更好,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读书可以获得知识,从一个框架理论或经济原理去看世界,从不同角度去分析,但是,书本知识再经典再好,也是有一定局限性,随着全球发展经济时代进步,书本知识也会随之更新。人类价值体现在创新中,而创新在劳动过程中。
很多时候,智慧往往就在身边,就在生活中,家务劳动中蕴含着经济学智慧。
(以上仅代表笔者个人一点儿不全不足想法,欢迎指导欢迎交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