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与用人之道
原作:龚蕾
国学中有许多选、育、用、留人的经典名句,比如以下几个:
1、韩愈的《马说》中,“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
这句话在今天也同样适用,千里马需有伯乐的选拔与重用,而伯乐点马、用马,也表达了用人选人之道。
2、老子的《道德经》“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为始,生而不有,为而不持,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老子无为而治的儒家核心思想,透过现象看到事情的本质,顺应趋势,尊重自然规律,同时言传身教。
3、春秋时期的儒家代表人物之一曾参有句名言:“用师者王,用友者霸,用徒者亡”。
这句话在今天仍有启示和借鉴意义。用师者,是说提拔重用比自己强的人,就可成就事业。“用友者霸”就是领导者对下属像兄弟朋友一样,用徒者亡,意思是说领导者如果只重用不学无术、唯唯诺诺之辈,事业就会岌岌可危。
4、北宋文学家苏轼的《策别》中,“其择人宜精,其任人宜久。”
这句话是说,选拔人才应当精细、任用人才应长久。
5、老子的《道德经》中,“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不能从自我意志出发去决定好恶、判断是非,也不能以自我意志去限定百姓意志。而要以百姓意志为主去决定自己的意志。这就叫顺应自然、符合大道。
(一)墨家思想主要有:人人平等、唯才是举、为人民服务、掌握规律、尊重前人的经验、通过努力奋斗而获得、节约。墨家思想在一个企业创业时期更加适用。
(二)法家思想主要有:法家提出富国强兵、依法治国、法家是先秦诸子中对法律最为重视的一派,主张以法治国。也有学者认为,法家思想更适合立业。
(三)儒家思想主要有:仁义礼智、德道思想、博爱、厚生、公平,讲究以诚待人,主张仁和礼。儒家思想适合守业。
(四)道家思想主要有:道家崇尚自然,有辩证法的因素和无神论的倾向,主张清静无为,与自然和谐相处,以老子、庄子为代表。道家思想更适用强业。
我国国学中有许多经典用人名句,在今天也或有一定启示与借鉴。
(以上仅代表笔者个人一点儿不全不足想法,欢迎指导欢迎交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