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投资加减法与度字把握

(2014-08-22 21:14:31)
标签:

度字智慧

投资加减法

分类: 财经评论

投资加减法与度字把握
原作:龚蕾

投资加减法与度字把握

    从历史上来看,适度通胀有利于企业扩大再生产,适度通胀有利于提高企业利润,因而,各个国家都希望保持适度通胀来刺激企业不断增加生产资料扩建厂房,生产出更多产品。
    然而,万事最难把握的是一个字:度。
    美国金融危机后,伯南克陆续推出了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或许就是为了刺激经济,希望这种货币宽松可以刺激企业追加投资,继续扩大生产。宽松货币促使资产价格上涨,数据表明,拥有更多资产最富者财富因资产价格上涨而飙升,事实上,伯南克的量化宽松并没有刺激美国经济复苏加快。
    举一个企业真实例子。前些年,企业发展很快,很多企业都愿意追加投资,不断扩大厂房和生产车间,随着近些年房价持续上涨,一些企业逐渐先后转向了投资房地产开发与建筑,甚至卖掉了厂房地皮。上一周在超市门口等开门,听一个阿姨说,她的儿子大学毕业接班到了某企业做技术员,没过几年,企业买了地皮给房地产开发商,那块地皮盖起了商品房,他儿子也因此不得不转行去做了家电维修了。
   像这样卖了地皮给开发商盖商品房的小企业并不是一家两家。为啥呢?因为你企业职工辛辛苦苦朝九晚五工资加起来,远赶不上炒房子赚的多,早出晚归不如买房卖房。一些小企业买了地皮给开发商盖商品楼或许利润更大。
   从利润角度,很多企业在投资方面一直做着加法,加法似乎看起来也更容易一些,不断追加生产资料,增加工厂机器设备,扩大厂房,增加生产。
    但是,笔者认为做投资减法更有智慧。为什么呢?
    打个比喻,就好比一个人的体重不能太胖太重,也不能太瘦太轻。企业也或许类似,胖了就需要瘦身运动。一个企业投资减法更需要智慧,
    再打个比喻,就好比一艘在大海上向前行驶的轮船,如果太笨重,就很难做拐弯,或者是更快速前行。而小一些的轮船行驶过程中更加灵活,即便海上起了大风也更容易把握方向,或者遇到了前方山峰或冰山,也很快可以拐弯。
    企业也或许一样,如果一个企业在产品线上不断追加生产,扩大再生产,就很容易出现生产的某些产品数量过多,投入太多成本在一个产品线上,如果这种产品销售持续增长,当然利润持续增加。如果这种产品在市场上出现了饱和,或者消费者有了其它可替代选择,那么,销售量就会下降,追加投资生产的产品就会堆积仓库。
    企业投资加法容易,减法或更难,也需要企业领导者的智慧。这种智慧来自对市场的洞察力,敏感度、对全球经济与行业的分析理解,笔者认为,企业投资减法才是让一个企业走向国际走向更强的智慧。
    投资加法也好,减法也好,最重要是把握一个度字。提到度,从日常生活点滴小事,到人生很多大事,都需要把握好度。
    举个例子,炒菜时,盐放多了就咸了,盐放少了就淡了。再比如,吃饭穿衣,言谈举止。都需要把握好度。
    人生做事最难的不是少做与多做,而是将事情做到何种程度。任何事情都离不开分寸二字。人生在世,分寸无处不在、无处不有,人际关系需要把握分寸,成就事业需要把握分寸,很多成功人士之所以能够在人生道路上做得好,原因往往不在于多聪明、多勤奋,而是懂得凡是把握好分寸与度。恰如其分把握好分寸与度,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做事,结果是目的,过程是沉淀,水到渠成,把握好度,不仅在于结果,更在于过程中。
    视野有高度,多读书、多旅游,你的视野有多高,你的思路就有多广,你做事行为思考就有高度;事业有高度,俗话说,你的视野有多高,你的理想目标有高度,才能想着更大的成就,才可能更有成就。
    胸怀要有大度,大度能容人,心有多大,天有多大,心有多宽,路有多宽,广交朋友尤其是比自己强的朋友。对待不同性格的朋友,沟通讲究不同的技巧和度,与朋友之间保持适当的距离,但又经常联系。不要强求每个朋友多完美无缺,只要这个朋友有一分的优点,就要赞扬,就要学习之。
    锻炼身体要有度,不要某天运动量过大,某天片刻也不运动。坚持每天运动半个小时,运动量适度。吃饭吃七分饱,不要硬撑,也不要吃不饱饿着。
    人生智慧在于度,最难把握的也在于度,掌握分寸是人生智慧。人生的智慧在于把握好分寸与度,这是艺术、更是智慧,把握好度与分寸才能实现做人做事的最高境界而恰到好处,是人生的最大学问。
    最后,想用一句喜欢的歌词结束本文:为爱退让并不是输,抓紧我的手走过你的朝朝暮暮。


投资加减法与度字把握



    (以上仅仅代表笔者个人一点儿不全不足想法,欢迎交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