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通胀与农产食品价格的思考
来源:东亚论坛
作者:Mathew Joseph(商业研究中心)
时间:2014年6月3日
原文地址:http://www.eastasiaforum.org/2014/06/03/food-for-thought-on-modis-inflation-problem/
翻译:龚蕾
过去两年来,印度经济进入缓慢增长。有人说,新政府会着眼于改善商业运营环境,然而,这并没有全面地考虑到印度经济本质。提高企业信心刺激私人投资会促进增长,但是,同时也将面临通胀压力。印度央行将不得不提高利率应对信贷增长。
新一届印度政府不得不考虑高通胀结构调整问题,主要包括印度扭曲的食品市场。
从2000年至2006年六年间,印度达到了过去五十年来最低通胀率,农业平均总产值也达到最低,也是因为政府的食品定价与分销政策有关,2000年至2006年平均增长为2.3%,2006年至2011年平均增长为3.9%,过去三年平均为3.7%。然而,过去半年里,食品通胀一直是两位数。
如何抑制通胀是印度目前面临的紧迫问题,为了降低通胀膨胀率,零敲碎打的办法是行不通的,需要推出一揽子食品市场改革计划,相比较20世纪90年代初更加彻底的改革。
根据印度麦肯锡最新研究报告,印度农作物价格远高于成本,一些作物,比如小麦和水稻价格低于成本,而对水果和蔬菜无定价,这阻碍了农作物多样化种植与发展。
印度对稻谷和小麦采取最低收购价MSP系统,这是不恰当的,因为最低收购价MSP是为了保护农民免受价格波动影响,而事实上,政府应当避免对食品粮食价格进行定价,如果有必要,应当由市场决定价格。
对于小麦和稻谷实行MSP最低收购定价,大量采购并储备这些农作物,根本原因是印度持续的高通胀。解决办法是采取配送体系的全面改革,食品粮食价格由市场来决定,让购买者来决定食品价格的系统。
农产品投入市场,补贴粮食生产可以以现金转移支付的方式,农产品所用的种子、肥料、水、电等补贴应当有所选择,而不是对所有农户。价格管制应该放松,价格由市场决定。这个过程伴随着一系列改革。
农业改革方案的第三个部分:农作物营销改革,摆脱印度政府定价,中介不透明称重,还有佣金、税金、付款形式等。进行市场直接销售。
印度食品农作物的当务之急是滞涨,考验印度新政府是否有遏制通胀艰难农业改革的勇气。
作者简介:马修·约瑟夫是Rajagiri商业研究中心研究员,本文观点仅代表原文作者个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