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转型与地方债的一些思考
原作:龚蕾
笔者从小生活在石化城,在这座小城市里,有世界500强,有很多国有企业。记得上小学的时候,透过教室窗户,就可以看到很多的工厂,那是一家一家企业的生产流水线在生产各种产品,偷跑去一些企业去玩,可以看到企业门口堆放着很多生产出来的工业化工产品,等着打包运输。
车间厂房一般是不允许进入的,但是,趁着工厂休息或有熟带入,你可以进入到各个生产车间里,小时候的记忆有些模糊了,依稀记得厂房里有你叫不上名字的大型机器设备,有各种生产工具。
读中学的时候,很多同学都愿意学习数理化这样的学科,并且学的也不错,在这座城市里一起长大的小伙伴儿们,有一些读大学都选择的是化学专业。
第一,国企人力资源
一般来说,如果你学习了相应专业,大学本科毕业后,就可以接父母班进入国企工作,从技术员、副科长、科长、处长、副厂长、厂长等这样一步步晋升,除了技术类岗位,还有行政与后勤类等。在这座城市里,也有职业高校,初中毕业或高中毕业后,如果分数不高,也可以进入职业高校学习,两至三年毕业后就可以直接进入国企工作了。现在,职校算大专,学制短,20岁左右就直接参加工作了。在国企,拼的就是技术,懂技术的人在技术岗位上总是好的。
第二,国企投资与发展
这些年,国企发展很快,很快的原因之一就是持续增加投资,你可以明显看到,国企不断增加厂房数量与生产车间,还可以看到国企拓展地盘,再增加地盘。厂房车间里机器越来越多,更新了新设备,生产出越来越多的产品。
国企职工住房一般是单位经济房,自己单位盖的房子,这些年,职工收入越来越多了,住房也基本上从普通住宅搬到了小高层,顺着南面那座山的一条大马路,开辟出很多的空地,盖了一栋栋房子,远远望去,高楼林立。
昨天听广播,节目也谈到了国企转型与地方债务。
第一,全球经济角度与三驾马车经济分析,投资已经基本达到饱和,过去以投资带动国企扩容与经济发展模式需要转变了,国企亟待转型升级。
第二,还有一点,据有关数据与相关报道,地方债务上升。过去以来,国家刺激经济一系列政策牵引下,地方政府依托资源优势与信用,纷纷建立了投融资平台,进行大量债务融资活动,进行交通、城建、水利等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项目建设。在西方国家,同样存在地方政府举债情况。如何分解财政风险与减少债务是思考的问题之一。
第三。投融资改革
国家发改委发布公告称,首批推出80个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建设营运的示范项目,涉及交通、能源、通信等多个领域,包括北京地铁16号线等项目。业内人士称,部分领域如油气管网,此前属国有资本垄断,此次可以算作第一次正式对民资大规模开放。推出上述项目,是为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进一步发挥社会资本作用。
去年,十八届三中全会重启混合所有制改革,强调在电信、能源、金融等领域打破垄断,引入民资,激发竞争活力。此后,政府层面以及垄断型央企关于混合所有制的动作频频,特别是今年以来,改革正在呈现逐步加速之势。
年初,中石化率先破冰,宣布下游销售业务先行开启混合试点,向民资开放。本月早些时候,中石油发布公告称,拟设立东部管道公司,并通过产权交易所公开转让所持东部管道公司100%股权。中石化率先启动混合所有制,接下来,页岩气各个产业链将会加大引入民资,成为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下一个突破口。
电信基础设施也将引入民资,三家基础电信企业正在研究共同组建一家公司铁塔公司,引入民资。
第四,民资加入促国企持续发展
民资加入国企,或将形成双赢、共赢、多赢。海纳百川,分享财富,吸引更多民资进入国企,也可缓解与减轻地方债务。
昨天听广播,节目中也说到,国企吸引民间资本参与,一些中小民企或受益,国企引入民资,也可减轻地方债务,优化结构,激发市场活力,对股市也有积极作用。
(以上仅代表笔者个人一点儿不足不全想法,欢迎交流。)
相关小资料:
这次国家发改委发布的首批基础设施等领域鼓励社会投资的80个项目中,能源项目占到54个,占比高达67.5%。其中包括清洁能源工程、油气管网及储气设施、现代煤化工和石化产业基地。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共计24个,包括两条铁路、两条地铁(北京地铁16号线和深圳地铁6号线);信息基础设施2个,即3G、4G移动网络、大容量传输网、下一代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和民营企业宽带接入网、数据中心、移动虚拟运营试点项目;清洁能源工程36个,包括30个分布式光伏规模化应用示范区,以及水电和风电项目;油气管网及储气设施10个,包括西气东输三线中段工程等;现代煤化工和石化产业基地8个,包括内蒙古伊泰煤炭间接液化示范项目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