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龚蕾
龚蕾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37,936
  • 关注人气:4,27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博士逃离科研为何热议

(2012-11-26 06:52:10)
标签:

画家

成就

好学生

孩子

这条路

财经

分类: 财经评论

博士逃离科研为何热议
原作:龚蕾

博士逃离科研为何热议

    (一)新闻背景
    据11月23日《新京报》,中国科学院博士生导师程代展为了学生(萧杨)而无眠,萧杨突然放弃留校继续做科研的机会,签约了北京一所重点中学做数学老师,程代展在博客上写下了3千多字的长信,表达惋惜与困惑。“大材小用”、“太过现实的社会环境让人才流失”,这封信引起了网友热议。萧杨在一个社交网站上贴出了一封长信回复老师,“我已经厌恶科研了。”
    (二)思考与讨论
    1、角度不同答案不同
    如果站在程代展导师角度上,的确有些惋惜,他失去了一个他认为的好学生。但是呢,如果我们站在萧杨的角度上,每个人都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职业,萧杨说他厌恶科研了,为什么还要继续从事科研工作呢,尽管呢,也许在他的导师看来,能够留校从事科研工作是令人羡慕的。从另一方面来说,兴趣是做好一项工作的动力之一,如果萧杨对科研没有兴趣了,去做自己没有兴趣的事情,或许是一种折磨和痛苦。萧杨说,他去中学当老师,充满了期待,他很喜欢教会别人知识的那种成就感。那是他的兴趣所在,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一定会做得更好,做起来也会感到轻松与愉悦,也自然会取得一定的成就。
    站在萧杨导师程代展的角度,与站在萧杨的角度,我们得出两种答案。客观地说,选择快乐工作,或许,萧杨不是个例,或是更多年轻人的选择。
    2、读博士经济成本与机会成本
    读博士呢,除了直接学费、论文、生活等直接可计算加总的经济成本,还有很多机会成本,在读博士这几年中,你必须放弃很多做其他事情的机会,也就是说,在你决定要读博士的那一刻开始,几年内,你的青春几年就要付出在这上面了,而且中途无退路。
    看了一篇文章,讲的故事是一个物理学博士孙逊,曾经最大的理想就是当个科学家,但如今,他毅然选择了自己热爱的歌唱做为事业,当他出版了自己的第一张唱片,事业有成的他仍然迷茫于曾经的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距。3年的博士,孙一直在做科研,直到毕业时,才发现找不到工作。而实际上,激光物理专业毕业后如果不做科研,确实没有什么可去的单位。苦闷的他用写音乐来表达,孙出版了自己的第一张专辑《多些时间给自己》,陪伴在他身边的昔日导师,换成了音乐总监和市场总监。也许,博士转行引起我们的思考是,读博士的投入产出比。
    3、读博仅是人生一段经历
    人生,是一种经历。有的人把直路走弯是豁达的,多看了几道风景,有的人把弯路走直了是聪明的,收获了人生的智慧。读博呢,也仅仅是人生一段经历而已,好比一个杏子,不同的人吃有不同的感觉,有的人觉得甜,有的人觉得酸。读博的几年也是一段人生经历而已,但是呢,如果你决定读,就不要轻易放弃把它读完,如果犹豫,就不要读。人生经历是财富,有的人选择了这条路,有的人选择了那条路,无论哪条路,都是一种经历,也都是路上的风景,当我们学会了慢下脚步,欣赏风景的时候,或许就是幸福。
    4、听话的好孩子
    记者联系到尚在美国访问留学的萧杨时,他说自己以前一直坚持科研不是程老师强迫的,只是因为从小被教育成“听话的好孩子”,只要是别人给了任务并且应该做的,不管喜不喜欢,都会尽力去完成。
    在学校呢,老师更关心考分高的老师眼中的好学生,有统计数据表明,高考三十多年来,高考状元有多少获得了诺贝尔奖,做出了非凡的成就呢。相反,在学校里调皮捣蛋、学习成绩较差的孩子,长大后往往会成就一番事业。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引导孩子找到自己的兴趣,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听从内心的声音。教育不是考分,而是让孩子们找到生活的快乐,懂得人生的意义,在于擦亮每个孩子的心灵。那些调皮捣蛋的所谓的不听话的孩子,或许是教师应当更加关注关心的,或许他们才是未来各个领域的大师。
    5、幸福与高学历无关
    哈佛大学心理咨询师在讲到爱情艺术时说,爱情不是去找一个合适的人,爱情是做一个合适的人(Love is not about finding the right person, love is about being the right person)。
    笔者不建议女孩子读博士,原因是:读博士可能会改变一个人的生活节奏和人生轨迹。比如恋爱、婚姻和家庭。女孩子在读博士之前一定要考虑清楚。有人认为,读完博士,人生可选择的余地更大了,实际上不是这样的,它不是一个通才教育,只会将研究领域和学习领域越限越窄。所以,除非是在高校或做科研,不然,博士不一定是最好的选择。不要认为学位越高,工作就一定好,一定舒服。考博很可能成为多米诺骨牌的第一个环节,等你博士毕业之后,不继续自己的科研,可是又付出那么多青春、热情和心血,放弃是否舍得?如果继续从事科研,就要考虑自己是否热爱这种寂寞得如果继续从事科研,就要考虑自己是否热爱这种寂寞的无人喝彩的工作,并且身边都是精英,你能否承受那种压力?要知道,真正的名专家名学者毕竟是少数,大多数人是要默默无闻、平平淡淡过一生的。
    6、学历与抗通胀
    在《大西洋月刊》上看到一篇文章,说美国QE3以来,全球通胀趋势越来越表现强,美国的中产对于孩子上大学失去了一些信心,主要就是因为高学历者就业情况表现不佳,影响了对于教育学历这些投资信心。从我们国家来看,高学历不再是精英教育而是大众教育,但是呢,从另一方面来说,教育与学历也是抗通胀的方式之一。
    (三)小结语
    博士选择逃离科研,做一名物理老师,笔者觉得没什么不好,每个人选择不同。博士做歌唱家、博士做音乐家、博士做演员、博士做记者、博士做主持人、博士做全职爸爸、博士做艺术家、博士做画家...都是有的。只要你觉得自己是幸福的,就继续走下去吧。

博士逃离科研为何热议

博士逃离科研为何热议

博士逃离科研为何热议

博士逃离科研为何热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