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与能源业或都是商机
原作/龚蕾

(一)新闻背景
中国副总理李克强当地时间3日上午在布鲁塞尔表示,“十二五”期间,中国环保累计投入要超过5万亿人民币,节能环保领域的潜力巨大。李克强是在当天出席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高层会议开幕式时作上述表示的。他说,目前,中国的建筑耗能接近总能耗的40%,而城镇建筑中节能建筑的比重还不到其中的25%,也就是说还有75%需要改造,更何况还有新兴的城市化进程。“十二五”期间,中国环保累计投入要超过5万亿人民币,节能环保领域的潜力巨大。
(二)相关内容
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与欧盟委员共同出席的布鲁萨尔皇家剧场举行的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高层会议开幕式上,发表了题为《开启中欧城镇化战略合作新进程》的讲话。
李克强指出,中国致力于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城镇化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中国的城镇化是扩大内需、可持续发展的城镇化,需要走节约集约利用资源、保护自然生态和文化特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并举之路;中国的城镇化是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协同推进的城镇化,需要在提高工业化水平、推动城镇化深入发展的同时,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大农业投入,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中国的城镇化是以人为本、公平共享的城镇化,将不断创新发展理念,建设和谐宜居的现代城市,推进农村转移人口真正融入城市,促进就业、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使广大居民共享发展成果。
李克强表示,中方愿与欧方携起手来,加强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节能环保产业、循环经济和废弃物利用等方面合作,共同建设绿色城市,低碳城市。
中欧在城镇化领域的合作由来已久,成效显著。中欧城镇化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双方各有优势,对合作都有需求。城镇化是中国扩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资源环境是中国发展的瓶颈制约。
就此提出三方面建议:首先,共促绿色发展。中欧应加强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节能环保产业、循环经济以及废弃物利用等方面的合作,共同建设绿色城市、低碳城市。第二,深化项目合作。应放宽市场准入,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提高合作水平。第三,加强管理交流,深化城市规划、管理政策、文化保护等方面的交流合作,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
同时,中国城镇化对克服欧债危机影响也是机遇。
(二)中国的新型城镇化战略进程
我们一起先来回顾一下人类的城镇化道路,第一个阶段是英国的由工业化推动的城镇化,用了200年时间。第二阶段是美国和北美的城镇化,规模比较大,用了100年时间。第三阶段是拉美和其它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用了50年左右。然后,中国的城镇化就开始了。有学者说,中国的城镇化还有几十年要走,在这个过程中,每年转移1500万人口,环境保护和二氧化碳也是应该考虑的问题。
中国有一部分农民工群体,这部分农民工如何转移到城市里来,是必须考虑的问题,加快城市建设及商品房办公楼的建设,尤其北京、上海这样的发达城市,如何让更多的农民工群体进入并生活。考虑新进入人口的吃穿用住的需要,如何让城市容纳更多的人口,如何拓展城市周边的地区,拓展城市的区域面积。如何加快市政建设,加快公路、桥梁、道路等建设。
(三)能源行业
中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并且人口众多的国家,如何更好地利用好国内的水资源,并且开拓欧洲及周边的水资源,丰富的水资源可以带动城镇化更快地进行。中国冬天气候寒冷,夏天非常热,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大量新进入人口,我们空调的消耗量、建筑能耗将会逐渐上升,这是一个刚性的消耗,由此造成将来能源问题比产业能耗问题更大,更难克服。水、电、煤气等能源行业势必有更大更多的需求量,如何生产出更多的人类需要的能源,虽然人均耗能低,但是总量非常大。
如何节约能源,比如建筑节能、日常水、电、煤气的节约使用等,都是要考虑的问题。
(四)环境保护
依靠工业化推动城镇化,工业排放污染将比较大,污水处理等将更加棘手,还有更多的工业燃气排放、更多私家小汽车尾气排放,都将导致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加,如何更好地保护环境,如何走绿色发展道路,让中国更加绿色,让世界更加绿色。
因此,城镇化与能源业或都是商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