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面向公众开放的几点思考
原作:龚蕾http://1813.img.pp.sohu.com.cn/images/2011/10/21/7/19/u83307025_133e15f9559g215.gif
据了解,目前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人民大学等部分高校已经对校外读者开放阅览室。
资料显示,我国1000多所高校拥有藏书6亿多册,公共图书馆仅为4亿册;高校馆拥有网络版电子期刊的65%,公共馆仅为28.6%。从这组数据,我们能很明显地看出,与高校图书馆相比,我国的公共图书馆的资源还显得十分缺乏。如果将高校馆开放,无疑能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
(一)从国外大学图书馆来分析
1、美国的大学图书馆向公众开放,不需要出示任何证件。如耶鲁大学的服务理念是帮助纽黑文市成为人人读书的城市。通常情况下,公众可以免费阅读开架的图书。美国总统的私人图书馆也是开放的。总统图书馆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图书馆。由于收藏内容包括该总统任内的各种文献、手稿、档案、书籍等,因此它不仅是图书馆,还是档案馆和博物馆。另外,还有总统个人物品、艺术品、货币、邮票、所接受的赠品
在美国,公共图书馆不是一个只能看书的地方,而是一个公共活动空间。在图书馆里所有人都是平等免费的,不管是百万富翁还是流浪汉,不管是老人还是孩子,不管是健全人还是身体不方便者,所有人都可以去看书,各种活动,甚至只是去吃个早餐,去打个盹,去坐会。各种各样与公共有关的活动,比如说学语言,听讲座、音乐,甚至御寒、取暖,包括到这儿来寻找希望、找工作等等,都是公共图书馆所具有的功能,一半以上的美国公民拥有自己的图书馆借书证,即使阅读和查询受到互联网冲击,去图书馆仍然兴盛不衰。
2、德国莱比锡大学,图书馆很大很漂亮,图书馆的自习室很宽敞,尽管学生很多,但不用占座位,而且还有单间的自习室,任何人进去看书。如果你不是这个学校的学生,也没有证件,也只管进去看书,如果没有借书证,无法把书借出来,但是如果你有感兴趣的书,可以当场复印,复印需要掏钱。而这样的情况,在德国大学是普遍的。
目前,美国、日本、德国、英国等西方国家的大学图书馆除了为本校师生服务外,一般都对外开放,为社会服务。如英国的大学图书馆阅览室里就大约5%是市民。
(二)中国大学图书馆发展概况
1、中国的图书馆的公共性早在19世纪末的中国就有体现了,并不是杭州图书馆为翘楚者。1902年古越藏书楼对外开放。随后,江苏、山东、陕西、浙江、河北等省都建立了公共图书馆。1909年清政府颁布《京师图书馆及各省图书馆通行章程》,促进了公共图书馆的建立和发展,1912年京师图书馆对外开放
2、我国1000多所高校拥有藏书6亿多册。20世纪90年代以后,信息资源共享有了突破和进展。
2008年中国图书馆学会第9次年会召开,年会主题为“图书馆服务:全民共享”,这是中国图书馆学会第一次提出将图书馆的使命和职责延伸到全民共享图书馆服务的层面。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第21条规定:“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图书馆应尽可能向社会读者和社区读者开放”。《北京图书馆条例》第十条也规定:“本市鼓励学校、科研机构以及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的图书馆(室)对社会开放。”事实上,我国的一些高校图书馆,如厦门大学图书馆,上海的几所著名高校图书馆等,均已经开始尝试走向社会,为社区服务,并取得了成功的经验,为其他高校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2011年,据说杭州图书馆对所有读者免费开放,很快,这条微博就被16000多人转发,4000多人评论。一时成为网上热议的话题。
(三)高校图书馆对公众开放的意义
1、世界上很多国家,美国、英国、德国等大学图书馆一般都对外开放,从这一点说,我国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从一方面说明了中国的高校图书馆正在走向世界,与国际接轨,中国高校图书馆正在逐步拆掉围墙,成为世界一流大学。普通民众可以自由进图书馆读书,表明了中国公民素质普遍有了提高,读书阅读氛围更好。
2、图书馆最能体现获得知识的自由,每个读者都应该可以得到图书馆的资源,免费、所有人都能获得,不管是百万富翁还是穷人,知识面前人人平等。
3、据了解,目前首图正牵头成立首都图书馆联盟,初步计划纳入至少150家图书馆,包括24家区县图书馆,五六十家高校图书馆,还有一些科研院所等单位图书馆。联盟成立后,成员单位间可以实现图书互借。中国高校图书馆逐步实现对普通民众开放,与美国、德国、英国等大学图书馆一样,融入世界,走向世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