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源战硝烟弥漫
自信的大学没有压力(教育短评)
文/龚蕾
复旦大学和上海交大因为“考生受骗修改志愿”而在网络上“互掐”。记者连日采访发现,生源大战硝烟弥漫,真正参与的高校远不止这一两所。招生竞争从“暗战”转入“明战”。(7月4日楚天都市报)
高校争抢生源,已不是新鲜事,而且参与争夺的,不光是为生存而挣扎的民办高校,诸多名牌大学也是如此。于是我们会略显惊讶地看到,在高考后的每次咨询会上,每所高校的招生负责人都是那么和蔼可亲,使尽浑身解数,招徕各路考生。那情形,俨然一场房展会上,各楼盘对看房客的友善。但凡被称作“重点”的大学,应该是不缺生源的,他们争抢的当然也不是一般考生,而是所谓的“尖子生”。(7月4日扬州晚报)
“生源萎缩也加剧了招生大战,内地名校受香港、澳门、国外学校招生的冲击比较大。”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范先佐教授说。实际上,一向以强者姿态出现在内地考生面前的港校今年也不太平。香港大学连日来爆出“香港大学称已录取11名内地高考头名”、“北京3名文科状元放弃北大选择港大”的“喜讯”。武汉市理科状元李健的母亲告诉记者,“孩子本来报了清华大学,可近几天总接到香港大学招生老师的电话,希望孩子去读该校。孩子现在很纠结。”
第一,考生减少。
高考人数持续下降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一旦生源不足,对依赖学费收入、本就负债经营的中国高校来说,是不小的冲击。面对这些现实问题,高校间的生源争夺战,也开始愈演愈烈。事实上,今年高考刚结束,这场争夺就已经悄然开始。原本高高在上,有些冷冰的中国高校,正放下身段,以更贴近、更迎合年轻学生思维习惯的方式,去宣传自己,尽力争取学生。
第二,频频出招。
奖学金:2009年,浙江师范大学打出“重金牌”,以新生最高奖学金20万元引来关注,今年学校继续表示,浙江省文、理科前100名报考该校师范专业,可获奖励人民币20万元,文科前1500名、理科前3000名报名者,均可享受奖
励或学费减免。近几年,不少高校都悄悄地上调了对高分优秀考生的奖学金金额,一些优秀的高分考生在进入大学后,4年的学费甚至生活费几乎可全免。
出国机会:今年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专为高考成绩达一本线的优秀新生设立了国际交流奖学金,获得者将有机会赴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UCSD),或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等名校交流学习4周,学习交流经费由学院全额提供。这样的出国交流机会近年来不少高校都争相推出。
转专业:前几年,高校对学生转专业的要求颇为严厉,如果学生在专业内的成绩不能名列前茅,转专业几乎是不可能的事。而近年,高校招生宣传中,转专业政策的变化,让考生和家长在原先的选专业还是选学校的两难境地中挣脱了出来,不少考生都有了这样的认识:只要先进了学校,专业以后都可以转的。采访中记者发现,许多高校几乎每个学期都能提供转专业的机会,而且转专业的名额和成绩也不再有具体要求。对考生来说,除了热门专业还需要一些竞争,其他专业之间的转换,基本都能如愿。
第三,招生联盟。
11月19日,清华大学等学校对外宣布,继去年清华、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京大学5所学校在自主招生选拔中开展合作之后,今年,“五校联盟”扩展至“七校联盟”——浙江大学加入其中,之前盛传将同北京大学合作的中国人民大学,也确定入“盟”。
11月21日,北京大学(含医学部)、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香港大学七所知名高校同时在官方网站上公告,2011年将联合举行自主选拔联合考试。
11月25日,哈尔滨工业大学、天津大学、同济大学等8所高校今天同时发布消息,证实了流传多日的传言:它们将在2011年自主招生中推出“八校联考”。此次结盟的高校包括北京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天津大学、同济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均为以工科见长的重点大学。
第四,高校分化
有关调查报告认为,我国普通高校学生学费收入对学校的日常运行占据重要地位。一旦生源不足,将直接冲击学校的日常运营,高校的倒闭将不可避免。尤其是部分办学质量欠佳,就业前景不好的高校,势必将面临更多的压力。
而对于那些自信的大学不会有压力,而且会发展得更好。
注:泰国女总理他信妹妹
四川泥石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