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个城市生活质量指数(女学第440课)
原创/龚蕾
中国社科院经济所和首都经贸大学联合发布首个《中国城市生活质量指数报告》。
“生活质量指数”由一系列客观指标和主观指标加权得出。主观指数包括收入、生活成本、医疗保障、生活环境、生活节奏及生活便利程度等满意度;客观指数包括人均财富、通货膨胀率、绿地面积、恩格尔系数等。
生活质量反映了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比如:
(一)经济生活:社会各阶层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的差距程度,全社会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人数占总人口的比例,可靠的经济来源和富足的生活日用品供应情况。劳动安置、居住和休息的平等权利。
(二)政治生活:公民享有民主权利和自由程度,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程度。
(三)精神文化生活:受教育和交往中的平等权利,闲暇生活等。
(四)社会保障:社会保障费用占国民收入的比例,老年和残疾人的社会保障程度,就业率、享受社会保障人数占全社会劳动者的比例。
(五)社会安全:每万人口刑事案件发生率和破案率,交通事故,自杀、他杀等人口非正常死亡率,火灾事故发生率、工伤事故发生率,离婚率。
(六)生活劳动环境:城市人均绿地面积,城市人均环保费用及环保费用占财政支出比例,工业三废处理率,劳动保护设施状况。生活质量的优劣不仅取决于生产发展的水平,而且取决于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性质。
如何提高生活质量?
从社会院发布的报告中的生活质量指数,我们也可以了解到:
第一,收入
收入的多少决定了个人可支配的资金的多少,收入多,自然购买能力就强,收入少,就要首先保证基本吃穿用度。提高收入,是体现重要的生活质量的一方面。
第二,生活成本
这个说得很对,生活成本高,消费就多,生活成本小,消费就少。
第三,生活节奏
城市里,上班族的生活节奏普遍比较快,那么,工作压力大,自然会挤占掉休闲度假的时间。
第四,绿地面积
从小区或是办公楼周围的绿地面积多少,就可以看出生活质量怎么样,绿地面积也是反映生活质量的一方面。
从中国首个城市生活质量指数报告,可以看出,如今人们更加注重生活的质量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