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首位工学女博士倪以信(女学第332课)
原创/龚蕾
倪以信简介
倪以信,1946年10月生,清华大学培养的第一位女博士,同时也是中国工程界第一位女博士。曾先后担任清华大学电机系副主任,国家电力系统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主任等职务。原任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96年12月加盟香港大学电机电子工程系。现为清华-港大深圳电力系统研究所副所长、国际电机电子工程师学会高级会员、中国电机工程学会高级会员、香港工程师学会成员。她发表论文近300篇,其中近200篇在国内外核心刊物发表,有40多篇被SCI检索。她曾获“中国有突出贡献的博士学位获得者”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霍英东青年教师奖和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
倪以信:新中国首位工学女博士的知识人生
倪以信从一名“打大锤,推矿车”的技术员,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37岁时成为中国自己培养的第一个工学女博士,到后来成为我国电气领域杰出的女科学家,她自强不息、刻苦奋斗的精神令人折服。
执著探索 厚积薄发
1968年,清华大学电机工程系毕业的倪以信被分配到东北电力局某工程公司的一个偏僻的土建工地。当时的生活特别艰苦,那时冬天住的都是草棚,十个女生挤一张大通铺,晚上出去一趟,回来就没有位置睡觉了,虽然她是搞技术工作,但是劳动强度和男生没有什么区别,重复着‘打大锤,推矿车的工作节奏。在那个知识无用的年代里,别人都往外扔书本,可是倪以信却从地摊买来各种各样的专业书籍学习。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她凭借着超乎常人的毅力和耐心,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业余时间,用两年的时间自学完别人要用三年学完的电子管、晶体管等专业课程。
刚工作不久,倪以信所在朝阳电厂某机组并网发电进入倒计时阶段。发电前短路实验一切正常,但开路实验却出现了三相电压不平衡的问题,有六千伏的,也有一万伏的,谁也不能确定问题所在,整个工程眼看要陷于瘫痪。此时,工厂的领导不由自主地想到了倪以信,只给她五分钟的时间,所有人的视线都集中在了年轻的倪以信一个人身上。她并没有慌张,凭借着对专业知识的深刻理解和胆大心细的魄力,倪以信攥把螺丝刀,仅用了不到五分钟的时间就找到了工程连线的错误。五分钟后,电厂实现正常并网发电。
抓住机遇 改变命运
1977年后,高考、研究生考试的恢复,这对倪以信来说无疑是个好机会。但是对于已经30多岁,且已工作10年的她,考研绝非易事!在领导和同事们的支持下,倪以信每天下班后,坚持在厂里的卫生室里埋头苦读,在昏暗的水银灯下一学就是一年。坚定的信念加上长期以来对专业的不放松,外加她在工作中积累到的电气、锅炉等方面的知识经验,1978年9月,凭借着优异的入学成绩,32岁的她又一次步入了校园,开始了她清华大学研究生阶段的学习。
1983年,倪以信博士即将毕业,她选的博士论文课题是《电力系统故障处理过程数字仿真》,此课题在当时的国外也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在导师的指导下,她阅读了大量文献资料,经过反复的琢磨、思考和多次的计算论证,最终,试验检验一次就获得了成功。后来,她又用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的设备进行录波试验,再和计算机的仿真波形进行比较,36条曲线全部吻合良好。她博士答辩的当天,现场除了国内相关领域的10余位专家外,前来观看答辩的还有学校的老师、同学、媒体记者等,竟然多达200多人。在这种场合里,倪以信凭着自己扎实的专业基础、丰富的学识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沉着应答,顺利通过了答辩,成为中国自己培养的第一个女性工学博士!
1985年,她被选派赴美国衣阿华州立大学进修。回国前夕,凭借出色的表现,校方向她颁发了
“名誉学者和顾问”的奖状,这是该校成立100多年来第一次给外国学者以此荣誉。“倪博士常说她到美国来向我们学习,但我们却从她的身上学到了不少东西。”倪以信的导师常常这么说,并且极力挽留她在美国工作,加拿大某电力公司也高薪聘请她,她都一一婉言谢绝了。
为师有道 奉献无尽
对于为师之道,她说,“教过我的老师,很多人在文革时挨过批,但他们仍然责无旁贷地育人。他们的无私令我感动。为师者当有开阔的胸襟,不计较任何个人的得失,要尽自己的努力去传授下一代,使其踩在师者的肩膀上。师生一起在融洽的环境中,学会‘Teamwork(团队精神)。如此,这个社会才能前进。”倪以信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指引下,多年来一直默默地耕耘在讲台上。
“人生路怎么走,还是取决于自己。在任何艰苦的条件下,都要自强不息,不要放弃自己的理想和学习的信念,要抓住机遇,但是机遇来的时候,一定要做好准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广博的知识面+自身的兴趣=个人的进步。一个人只有把自己的命运和祖国的命运、民族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才会产生远大的抱负和无穷的力量。”回顾自己走过的路,倪以信无悔地说。如今已经桃李满天下的她还常常会感慨,“我已经60岁了,但是和学生在一起推公式、讨论问题时,我觉得自己还很年轻,还有很多事要我去做。”(资料来自《中国网》)
1964年、1981年和1983年分别获清华大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是清华大学培养的第一位博士,同时也是中国工程界第一位女博士。曾先后担任清华大学电机系副主任,国家电力系统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主任等职务。原任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96年12月加盟香港大学电机电子工程系。现为清华——港大深圳电力系统研究所副所长、国际电机电子工程师学会高级会员、中国电机工程学会高级会员、香港工程师学会成员。
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力系统稳定和控制、人工智能和电力电子技术应用以及电力市场的研究工作。曾先后获得了3次教育部科技进步奖、国家自然科学奖以及教育部授予的有杰出贡献的中国博士、霍英东教育基金奖等多项荣誉称号。目前承担的科研项目共约10项,香港特区政府资助基金(高校科研)4项。出版专著、教材各1部,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会议)上发表论文约100多篇,其中被四大检索工具收录70余篇。近五年科研经费超过500万元。
倪以信学习,科研经历:
倪以信十七岁时跨入我国著名学府——清华大学,一九六八年毕业分配到东北电力局工作,先当工人,后当技术员、试验员。她白天干活,晚上看书。十年实践和苦读,对她以后形成较强的科研实践能力影响很深。一九七八年,她以专业课满分,复试满分,五门功课总分达四百五十八分的优异成绩被清华大学录取为硕士研究生。紧接着,她在导师、著名电机专家、后来清华大学校长高景德教授的指导下攻读博士学位。一九八三年她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成为建国以来我国自己培养的第一位工学女博士。毕业后她留校任教,一九八五年被清华大学聘为副教授。
一九八五年八月,倪以信作为国家教委选派的访问学者到美国衣阿华州立大学工作,在美国的两年期间,她先后完成了七篇有一定水平的论文。同时,由美国电力研究所资助总额达一百万美元的研究项目“直接法在电力系统暂态稳定分析中的应用”,其中一个重要课题是在用暂态能量函数法对电力系统暂态稳定评估中考虑发电机励磁系统的作用。这个课题许多国际权威都接触过,但一直没能在实际电网中应用。倪以信以惊人的毅力和顽强的意志,用不到八个月的时间,攻下了这一研究课题。一九八七年八月,衣阿华州立大学授予她“名誉学者和顾问”称号,这是该校建校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将这种特殊荣誉授予国际交流学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