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息意在抑制通胀?
(短评原创)
/龚蕾
昨天,也就是10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0.25个百分点。
消息一出,舆论哗然,媒体上关于加息的评论文章扑面而来。
10天前,即美国当地时间10月10日,在华盛顿参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年会的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表示:“今年内,中国不会加息”。这是《国际金融报》12日的头版消息。这回出乎大家预料,不知道人民币加息,是好还是不好。
首先,加息可能意在抑制通胀。
与此同时,近期各类物价上涨的消息,在各个媒体均有相关报道。
从8月份的经济数据看,我国通胀率已经超过了年初“计划”的3%,升至了3.5%,更值得担忧的是,通胀有日趋恶化的趋势,一方面是占据CPI统计最大权重的食品价格节节攀升,另一方面国际热钱的流入更导致国内人民币的流动性泛滥,加剧资产泡沫。
于是,降低通货膨胀率成了维稳的当务之急。
“加息更多表明政府治理通胀的态度。目前国内正处于中型通胀风险加大的敏感时刻。”工商银行(601398)投行部副处长史晨昱表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也认为,此番加息显示了央行对下半年及明年的物价走势持谨慎态度。
摩根大通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王黔认为,央行加息是为了发送信号:央行正积极控制通胀预期。“至于政策前景,在通货膨胀方面,我们预期整体消费物价通胀率在未来数月达到顶峰,在2011年年初逐步稳定在3%左右。”
其次,刺破房地产泡沫。
个人消费这块中,最大的一块就是住房按揭贷款。加息后,限制了居民购买房子的冲动,买房的人少了,房价开始下跌。随着连续加息几次后,房价可能继续下跌。但是,买房的人少了,租住房子的人多了起来。房租会不会进一步升高,房租的高低也将影响到CPI的指标升高。
楼市的两级分化渐趋显现。
对于20日突然加息,及其后的变化或影响,关注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