耒阳方言漫谈之四十一:俗话和警句(六)雷群明
(2025-02-04 14:14:49)
标签:
俗话和警句牛耕田敬神神自在勿(n)敬也(ya)勿碰到铁扫帚 |
分类: 学术 |
耒阳方言漫谈之四十一:俗话和警句(六)
“牛耕田(ten),马吃(tia)谷,酣人(han-n,)养崽你享福。”“耕田”,种田,泛指粮食作物种植期间的劳作。“吃谷”,吃稻谷,亦可泛指吃一切粮食。耒阳话,稻谷叫“谷”。稻草叫“冠(guan,去声)”,稻穗叫“禾线(o-sen)”。“酣人”,一般是指别人,有时也可以是指自己。这里是指自己。“养崽”,生男孩子。养,是生产、分娩的意思,也有日后抚养的意思。这是用一位儿子母亲的口吻对招女婿人家的“控诉”。意思是说,耕田的牛出了力,只能吃草,而不耕田的马没有为耕田出力却能够享受到收获的稻谷,用来比喻别人辛苦养大的儿子却因为入赘让妻子的家人享福。以前,中国有深厚的“养儿防老”观念,尤其以农民更严重。因为,男孩子是重要的劳动力,是维持家庭的顶梁柱,所以被认为是老人晚年“享福”的重要力量,一旦入赘别人家,这一切便落了空。此话引申开来,用以表示辛苦的人不能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反倒是不劳而获的人得到好处。
“黄(oang)狗吃(tia)饭,黑狗当(doang,平声)灾。”“当灾”,领受灾祸,顶罪。黄狗偷吃了主人家的饭离开了,而主人发现时,正好黑狗在旁边,以为是它偷吃了,把它打了一顿。此话用来指没有调查事情真相,仅根据一些表面现象就下结论,从而造成错误,出现罚不当罪的冤屈情况,颇为生动形象。
“敬神神自在,勿(n)敬也(ya)勿怪。”这也是我母亲引用的俗话。神(xian),耒阳一般叫“老爷”(lao-ya),有时候也叫神,如“坛山老爷”庙中绘制的神像就叫“神板”。“在”,耒阳话中多发“qi,阳平”的音,如“在哪里”叫“qi-lai-de”。但这里要发“cai”的音。勿,不,也读“ya”。怪,读“guai”,与“在”押韵。这话好像与孔老夫子的“祭如在”有点瓜葛,说明“历史”颇悠久。它的意思是你如果诚心敬神,那么,神就自然存在;如果你不诚心,不想敬神,那么,神也不会怪你。我觉得,这个神倒甚是开明,或者说,很有自知之明,人家信他,他就高兴地接受。人家不信他,他也不强迫别人信他,或者让人出面维护他,当然,更不会去“怪”人家。
“石(xia)禾场(o-tou)碰到铁扫帚。”石,即石头,禾场,叫“禾头”,即打(晒)谷场。禾场一般也是泥的,干的时候可以晒东西,换成石头的就更硬了,但是在更硬的铁扫帚面前,也只能甘拜下风。此话的意思是,硬碰硬、强中更有强中手,强悍的人碰到了更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