耒阳方言漫谈之三十九:俗话和警句(四)雷群明

标签:
俗话和警句(四)“好人逗骂”打架的“诀窍”“养仇人” |
分类: 学术 |
耒阳方言漫谈之三十九:俗话和警句(四)
“烂当(lan-doang)逗(dou)挂(gua,上声),好人(n)逗骂(ma,上声)。”“烂当”,烂的地方,这里指人体外表受伤的部位。“逗”,招致。“挂”,擦碰。说的是人体受伤的部位容易遭到擦碰而招致再次受伤。实际上,人体的任何部位受到擦碰时都会有感觉,只不过,健康的部位能够经受擦碰而不至于感到疼痛,而已经受伤的部位则特别“敏感”,会因此而倍觉疼痛,并不是它容易招致擦碰。有趣的是它引出的第二句“好人逗骂”。“好人逗骂”,有点类似人们说的“好心没好报”,“好心当作了驴肝肺”。好人,怎么会招致别人骂?这是值得深思的问题,如果按照“烂当逗挂”的思路,那就是“好人”不该是人群中“敏感”的那部分:本来所有的人都在挨骂,只是别人不当一回事,而“好人”就特别“敏感”,觉得自己挨骂是受了委屈。当然,还可以有多种理解。总之,这句俗话也可作为耒阳方言中富有哲理的格言而受到重视。
“勿(n)怕高,勿怕大(tai,上声),只要手脚来得快(kuai,上声)。”这是耒阳人用于打架的“诀窍”,意思是打架时,不要怕对方人高马大,只有自己动作迅速,手脚灵活就可能出奇制胜。
“勿(n)怕慢(man,上声),只怕站(zan,上声)。”“起(qi,去声)一起,争(zen)十里。”“站”,站着不动。“起”,也是站的意思。“争”,相差。意思是走路不怕走得慢,就怕站着不动;如果你停下来一会,就会与继续在走的人相差十里路了。说明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在做,总会有成绩,哪怕是慢一点,也有可能达到目的,怕就怕站着不动,当然不会有收获。
“有了‘条里’勿气(n-qi)柴,有了夫人勿气鞋”。“条里”是指一种细长而软的藤条或者树枝,小时候,我们到山上砍柴时,一般只带镰刀、禾篙,而不带绳索,砍下柴之后,要找两根“条里”接起来把散柴捆上挑回来。“勿气”,“不因……而生气”,引申为“不怕”。因为山上柴多而“条里”难找,所以只要有了“条里”,就不怕没有柴了。“夫人”,指妻子,以前在耒阳,女人必须会缝衣服、做鞋子等女红,所以有了妻子的人,不怕没有鞋穿。这话的意思是只要具备了某种必备条件,就不怕事情做不成功。
斗米(mian)养恩人(en-yan),石米养仇人(tiu-yan)。意思是一个人在饥饿时,如果你送给他一斗米,帮助他度过了难关,他会感谢你,把你当成恩人。但是,如果一个人家里并不困难,你却给他送去一石米,他会认为你反正有钱,会不断向你提出新的要求,如果你不能满足他,他就会怀恨在心,把你当成仇人。一般认为,帮助人要有条件,有节制,也要量力而行,适可而止,被帮助的人也要有自知之明,知恩图报。正常情况下,无论别人是斗米还是石米,都应该表示感谢,不应该产生恩仇思想。有这种思想和行为的人,其实是人品和心理都有问题的。可惜的是,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些蠢人尽干一些“养仇人”的蠢事,甚至自己节衣缩食也要无止境地去喂饱那些白眼狼!而且一犯再犯,从不吸取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