耒阳方言漫谈之三十七:俗话和警句(二)

标签:
俗话警句相打冒(mo)好拳井水挑不干“抢头班车” |
分类: 学术 |
耒阳方言漫谈之三十七:俗话和警句(二)
“相打冒(mo)好拳(tuen),相骂冒好言(yen)。”相打,即打架。打架必定是两人或以上,是一种“互相”的行为,所以叫“相打”。上海话干脆把打架叫做“打相打”。冒(mo),没有。好拳,友好的拳头。打架时,不会有“打是亲,骂是爱”那种充满爱意的轻柔拳头。相骂,互相对骂。好言,美好的言辞。引用这句俗话,一般都是从打架的双方不会有友好的出拳,吵嘴的双方也不会说对方的好话这样的“道理”出发,意在说明人们应该和睦相处,互谅互让,不要使关系恶化,一旦关系恶化之后,就一定会在语言和行动中表现出来,造成严重的后果。它常常成为“劝和”的人希望化解斗争双方紧张关系的一条论据,意图劝解打架或吵嘴的双方,不要在意那些不好的“拳”和“言”,从而达成和平。这是站在公正立场的劝和者常用的“理论”,那些貌似公正的拉偏架的人一般不会引用。
“力气(li,阴平,-xi)用勿(n)尽,井水(jioang-xu)挑(qiou)勿干(guan)。”人的力气用不完,就像井水挑不干一样。这话一般都是用来鼓励青年人不要怕苦怕累,存奸偷懒,表示人的力气是用不光的,就像井中的水一样,可以源源不绝,用之不竭,是挑不干的。其实,这话用于鼓励固然可以,但是并不科学,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成立。要知道,井水在连续不断地挑时,也是会干的,如为了清洗井体而“淘井”时,就会把井水基本挑干。同样,人的力气也有一个极限,不能无节制地使用,特别不能成为资本家无限制地压榨劳动者的一种借口。
“先(sen)吃(tia)完的(ge)勿(n)管(guan,去声),后吃完的洗(se)碗(wan,去声)。”表面的意思是:在参加有清理现场义务的饭局时,先吃完的人可以放下碗筷,一走了之,什么都不用管,最后吃完的人就要负责做收拾和清扫等“洗碗”的工作。当然不包括在不需要自己洗碗的饭店等地方吃饭。它的实际的意思是以吃饭洗碗这样的事例说明: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应该抢先,才能得到好处,而落在后面就要准备收拾残局,难免被动,付出代价。大而言之,也可以表达所谓“落后就要挨打”的意思。怪不得到处都有“抢头班车”的人和事发生。
“油多勿(n)坏菜(cai,上声),礼多人勿怪(guai,上声)。”烧菜的时候,油放得多一些,不会坏了菜的味道,如果盐、醋等多了,肯定不行。为人处世,注意讲究礼貌,尊重别人,即使过头一点,别人也不会怪罪。这是以做菜为譬喻,宣传做人道理的格言。不过,这里也要注意一个“度”,其实,做菜时如果油太多了,也会“坏菜”,即影响菜的质量。同样道理,在社会生活人际交往中,“礼貌”也要适度,有分寸,如果过度也会让人反感,特别是用一些远离实际的拔高的语言去赞美对方,会让人产生阿谀奉承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