耒阳方言漫谈之三十六:俗话和警句(一)雷群明
标签:
俗话和警句“要想世界看上海看一“新年万福拿柴(财)小孩望过年 |
分类: 学术 |

耒阳方言中流传的一些俗话,虽然没有“俗话说”那么大的魔力,但是许多也都是言简意赅,形象生动,有的还含意隽永,富有哲理,体现了耒阳人的聪明才智。为了抬高它的价值,本想称之为“金句”,后来觉得金句似乎是皇帝专用的,于是决定改称为警句,它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格言或名言,有些民间流传的很精彩的话,我也把它们算在里面。
下面开始将我记得的一些“俗话和警句”内容陆续报告,请读者指正和补充。
“要想世界看,上海看一半。”这是我母亲引述的一句耒阳俗话。“世界”(si-gai),实际是“市面”、“场面”的意思。“世界看”就是“见市面”。母亲一直住在耒阳一个小山村,因为我的关系,来过上海多次,年纪大了以后,请她来,她不太想来了,对我说:“人家说‘要想世界看,上海看一半。’我已经去过多次了,看过些世界了,不想去了。”可见,那时的上海,在耒阳人心目中,是很了不起的,能够成为“世界”的一半。其实,母亲来时的上海,与今天的上海根本没法比,而且,当时的我不过一个穷书生,也没有带她去过上海的多少地方,特别是那些达官贵人生活的高档所在,它们生活的“场面”我是一无所知,更不要说母亲了。但是,在母亲心目中,上海的形象就已经足够高大了。不管怎样,这句耒阳俗话,总是给上海长了脸,也让我这个客居上海大半辈子的耒阳人有一丝丝的骄傲。
“新年万福,拿柴(财)进屋。”这是父亲难得记有我小时候轶事时引用的一句俗话。耒阳风俗,大年初一,最早出门的人要在开门时放鞭炮,叫做“开财门”。回家时,要折一小把树枝回来,表示这一年会发财。耒阳话,树枝等作为燃料叫“柴”,与财同音,都是“cai,阳平”。“进屋(wu,阳平)”,到房间里,即到家里。对别人说“进屋”,还是一种客气的邀请,如“进屋‘嗲’(dia)”,“进屋坐下则(co-ha-ze,坐一会儿)”等,都是邀请到家里的意思。
“大人望莳田,小孩望过年。”“望”(loang),本意是看,这里是“寄希望”的意思。“莳田”(si-ten)即插秧,插秧,则是收获的开始,大人寄希望于此时是因为它乃一年丰收的基础。小孩寄希望于过年,除了过年可以穿新衣、吃美食、得红包(耒阳叫“红包”为“铜钱花”)和随大人走亲访友之外,还因为这时有一些平时没有或少有的小游戏可以玩玩。当然,希望归希望,能否兑现,还有许多其他的因素。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