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照片故事之二十一——关爱《韬奋与出版》的吉少甫与方学武

(2024-08-26 09:29:40)
标签:

《韬奋与出版

吉少甫与方学武

《中国出版简史》

胡愈之、徐伯昕

分类: 照片

老照片故事之二十一

——关爱《韬奋与出版》的吉少甫方学武

我进学林出版社接受的第一个任务是编写《韬奋与出版》一书。 1981年2月12日上午,副局长吉少甫、刘培康和生活书店老同志、上海译文出版社副社长方学武找我,说是北京将要设立韬奋出版奖,上海打算编写一本反映韬奋与生活书店历史的书作为配合。局里非常重视决定由学林社负责,并要成立编写组和顾问组等等。最后,确定由我和生活书店的老同志钱小柏负责编写,虽然没设顾问组,但实际上,吉少甫方学武确称得上是真正的顾问,该书编写过程中,他们给予了许多具体的关心和指导

吉少甫(1919.7.23-2008.10.10)江苏扬州市人。从事出版事业70年。曾任桂林、香港新知书店经理,重庆、上海、香港群益出版社经理,上海教育图片出版社社长,上海教育出版社社长、总编辑,上海三联书店名誉总经理和顾问,上海出版局副局长、顾问。主编《中国出版简史》和《郭沫若与群益出版社》,著有《书林初探》等。对我和学林社的工作一直都很关心。除了交办编写《韬奋与出版》一书的任务还认真审读初稿并提出一些好的意见和建议。2002年,我调到韬奋纪念馆工作,同时被任命兼出版博物馆筹备小组的副组长。他2004年5月19日约我去他家面谈,主要是谈他对做好出版博物馆工作的意见,也谈了对韬奋纪念馆的希望。照片1就是在他家拍的。照片2到7,是我在不同场合给他拍的:2是他与女儿,3是他与袁信之、田鸣夫妇,4是他与巢峰等人,5是他与巢峰、欧阳文彬等人,6是他与陈振康、万启盈,7是与袁信之、王种兰、刘培康 。遗憾的是,我竟没有一张与他合拍的照片。

老照片故事之二十一——关爱《韬奋与出版》的吉少甫与方学武
老照片故事之二十一——关爱《韬奋与出版》的吉少甫与方学武
老照片故事之二十一——关爱《韬奋与出版》的吉少甫与方学武
老照片故事之二十一——关爱《韬奋与出版》的吉少甫与方学武
老照片故事之二十一——关爱《韬奋与出版》的吉少甫与方学武
老照片故事之二十一——关爱《韬奋与出版》的吉少甫与方学武
老照片故事之二十一——关爱《韬奋与出版》的吉少甫与方学武

方学武(1917.2-2007.2.16), 江苏昆山人。1936年8月考入生活书店做学徒。1939年入党。1949年5月作为军管会成员参与接管上海出版单位,曾在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出版处、华东军政委员会新闻出版局、上海译文出版社任职。他的“顾问”工作就更多更具体。

1981年6月11日到7月5日,我和钱小柏去北京访问三联书店老同志,他极其热心地给我们提供线索和访问建议,先是写信告诉我们如何区别对待被访问者,还在我们开列的35位访问者名单后面一一注明该人身份、健康情况、访问重点和注意事项(如胡愈之后面写“年老有病,只能谈得短些”,范用后面写:“是读书出版社工作的,现任人民出版社副社长,有水平,可多谈谈”等),还增加了王仿子、洁人、胡耐秋、丁洁如4位并作了简单介绍,给我们很大的帮助。原来他还说要同我们一起去北京,后因他工作忙跑不开而未成行。

那次,访问了包括胡愈之、徐伯昕在内的生活书店老同志30多位,唯独张锡荣同志因为在杭州休养,未能见到。鉴于他当时生活书店的骨干,与韬奋的接触比较多,我们还是希望能去访问一次。当方学武得知此情况时,又多次与张联系,终于确定11月15日他和我们一起到张休养地杭州去访谈。由于张身体不太好,每次只能谈小半天,一共谈了3个半天,他也就陪了我们3天。趁下午有空,我们3人去了一次绍兴,拜谒了鲁迅故居,在门口留下了珍贵的合影(照片9)。老照片故事之二十一——关爱《韬奋与出版》的吉少甫与方学武

  书的初稿出来后,社里打印了几十份送给有关同志审阅,他认真看过,提了几十条修改意见。还在给我的信中建议说:“此书,实际上不仅出版工作者应该看,而对服务社会的同志们也有参考价值。问题是出版社负责人未必都能有,要求他们出钱购买也是少数。因此,我建议请上海市出版工作者协会发一份通知,要求上海各出版社购买若干册,分赠社级干部。此书出版后,他说自己“抱着学习态度”“‘捉错’的负责态度”,又仔细读了一遍,给我写了4张纸的长信,肯定之余,指出了尚存的一些不足。态度的认真,令人感动。

方学武对我的工作也是一贯关心和爱护早在1993年12月14日,曹予庭告诉我说,方学武要推荐我去当韬奋纪念馆馆长。我说:“兼职可以,专职不去。”他后来就取消了这个动议。没想到,2002年,我真的到了韬奋纪念馆去任职,他很高兴,多次约我面谈,并终于在11月15日与他上海老干部大学见了面。他对我到韬奋纪念馆感到满意,接着向我介绍了纪念馆的历史和对今后开展工作的打算,希望能在京沪举两个座谈会,并拟出了与会的老同志的名单。我向他汇报了2003年的一些打算,他也表示满意。那天我给他拍了几张照片(其中之一照片8)2004年底,为纪念韬奋诞生110周年向他征文时,他不顾年事已高,写来了《我记忆中的韬奋先生二三事》,后来编发在《邹韬奋研究》第二辑。他生病住院时,我曾去医院探望,不料适逢他已经出院,没有见到,很是遗憾。

老照片故事之二十一——关爱《韬奋与出版》的吉少甫与方学武

他们两位是我的领导,也是我的父辈,但是都亲切和蔼,平易近人,令人难忘。今天回忆交往中的点点滴滴,仍然感到深深怀念,阵阵温暖。愿他们在天堂永远快乐!

                  2022-09-28写,10-02发朋友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