耒阳方言漫谈之十四:特殊的物件名字雷群明

标签:
耒阳方言大板凳“墙棚”“告荐”钉鞋 |
分类: 学术 |
耒阳方言漫谈之十四:特殊的物件名字
雷群明
耒阳方言中,有一些特殊的物品是我在别的地方没有看到或很少看到的,下面几种是《耒阳方言研究》中也没有提到的。
1、大板凳(tai-bandeng),是一种比一般条凳宽和长约一倍的家具,因为比较笨重,搬动不易,大多放在家中的地炉边。它坐着舒服,也可供人躺着休息。《耒阳方言研究》中提到的“桯凳”实际上是放在“大庭屋”中一种超长的凳子,有好几米长,但凳面与条凳差不多,不是很宽。
2、“墙棚”(qioang-peng),我觉得,它是耒阳人的一大发
明。它首先是一条大板凳,但是凳板之下带有四个抽斗,可以放杂物;抽斗下面空出一段,到地面还有一块板,等于是一个开口的箱子,可以放鞋子等东西;高约两米的靠背板,好像一堵墙,大概就是叫“墙棚”的来由。许多人家把它放在进门的地方,围着地炉,冬天犹如一道屏风,留住了房间的温暖。在这“墙”上,一般在中间会有一个镂空的装饰,“墙”的反面,还可以钉钉子、拉绳子挂毛巾、衣服等物品。必要时,它还可以作床用。它把屏风、凳子、柜子、床铺等功能集合于一体,真是妙不可言。大概因为其高大,耒阳还把一种比较高大的鬼叫做“墙棚鬼”。图1、2是我家留在村子老家的“墙棚”,现在大概成了“文物”了。可惜,现代的家庭中再也看不到它了。
3、“告荐”(gao,去声-jian)。是一种用稻草编织的垫子,
一般用新收割的晚稻的稻草编织而成,大小长短可以根据床或者睡的地方的尺寸决定。由于用稻草的多少可以有厚薄之分。小时候家里穷,没有钱置办棉垫的,往往就是在席子下面垫一床“告荐”度过冬天。夏天则把它卷起来收好待用。有的人家,会把它架在架子上,在上面晒刚做出来的“刮薯片”或“红薯粉皮”。现在大家生活水平提高了,有了“席梦思”之类的垫子,大概再没人用它了。年轻人可能不知道曾经有过此物。
4、钉鞋(jioang-hai)。以前乡下的道路除了石板路之外,
多是泥土路,一到雨天,走起来常常泥泞不堪,一般的跑鞋甚至套鞋都没法出门,于是发明了一种钉鞋,它是在鞋子形的木板下面钉有5个军旗棋子般大小的铁钉(前1,左右各2),上面是半截开口的牛皮鞋面,用的时候,是连鞋穿进去。这样在泥泞的路上,不容易滑倒和陷入,只是,走起路来,比较吃力,速度也慢。现在,农村的路况改善多了,这种鞋子好像也退出了历史舞台。
5、碗橱(wan-ca)。(见图3)《耒阳方言研究》叫“碗栈”
的也许是它。它高约两米多,宽约一米多。分三部分,最上面是双开门的橱,两边有小抽屉,里面有一张隔板把空间一分为二。里面一般放干的食品或罐头之类。中间也是两层,是小推门,上层一般放熟菜,下层放洗好的碗盏,因为怕有留下的水,所以碗是倒扣着放,搁板则是条木镂空的。最下面是一个敞开的空间,一般放锅盆等厨具。我觉得,它也是一物多用,非常科学。
(2024-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