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送张志国兄远行(上)

(2022-04-17 09:34:42)
标签:

张志国

《他在作着两种衣》

《杂家》

“人文丛书”

分类: 出版

 


送张志国兄远行(上)

雷群明

志国兄,4月10日晚上,你夫人小曹告诉我,你在“3月4日因二氧化碳潴留肺部,形成呼吸困难,住入龙华医院”,于10日凌晨1:54分在医院,因抢救无效离世”。我听到这个噩耗,十分悲痛!不愿相信又不得不信。

自从我2月9日在微信朋友圈中看到你谈到,因为患糖尿病反复检查半年多没有结果,“人瘦得皮包骨,已经做好了准备”。我很着急,接连几次转发了网上找到的治疗糖尿病的材料给你,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你都没有反应。当时我就有种不祥的预感,没想到残酷的事实竟这么快到来,病魔还是把你带走了!

疫情期间,我们被告知要“足不出户”,没有别的办法,只能写几句空话告慰你的在天之灵。

志国兄,我们认识有40多年了,虽然大家不是一个单位,但是,共同的爱好和志向把我们联系在了一起。我一直不能忘记你对我的关爱和支持。那是1985年,当时,你是一个活跃分子,在上海人民出版社干得风生水起,与新闻出版界联系很广泛而密切,还为别的出版社主编了一套“中国大学生丛书”等等,声名在外,而我只是学林社一个普通编辑,不过是出了两本小书,你却与《解放日报》“读书”版的主编房延军兄说,要我作为青年学者在该版率先介绍一下。不久,你写的采访文章《他在作着两种衣》以“舒进文”的笔名就发表了。你说我是一位编辑+著作家的两栖式人物。......身上具有编辑那种为人作嫁衣的心胸,也具备作为一个著述家所必有的不甘寂寞的精神”,使我感愧莫名这是我生平第一次在大报上受到表扬。后来,你又把我推荐到市委统战部“上海中青年知识分子联谊会”使我成了首批会员中唯一没有任何头衔的“白衣秀士”。你为我做的这些努力,是我永远都不会忘却的。

1985年底,我奉命为上海市编辑学会主编《杂家》,邀你委屈出任副主编,你二话没说,痛快答应。《杂家》是个穷刊物,我们六个编委,分工组稿、编稿,发稿,工作量很大,但是除了美编有一点报酬,其他人每期只有100元“劳务费”,基本上是义务劳动。你对此也毫无怨言,每期都能完成分工的任务。有时,也许因为你事情太多,该你组的稿子有些延误,不免招致一点怨言和批评,你也能坦然处之,不予计较。只是坦率地写信给我说明情况,并“发几句牢骚”,你说我“忠厚”,说自己“身上缺点不少,但至少没有伪装,也不想伪装”,我有同感。与你比起来,我深感惭愧。

你在主持本社的文化编辑室的同时,还腾出精力为学林社主编了一套“人文丛书”,我没有参与此事,但是对你的工作非常赞赏。 我在《亲历学林社二十年》中是这样介绍的:

这套书采用小长32开本,白底黑字的涂塑封面,与其内容相适应,显示了一种淡雅和新鲜。出版以后,颇受学术界和青年学生的关注,其中有些书还被台湾出版商买去版权。特别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关注了人的自身这样的议题,可以说是有些超前的。这套书的作、译者当时都是中青年,现在许多人成了有名的专家学者。主编张志国很有思想,并且能够团结一批高质量的作者,自己也很能写,在当时上海的出版界中青年编辑中属于佼佼者,如果一直在出版社做,一定前途无量。可惜的是,不久,他在从美国研究考察一年回国后,即辞职去为台湾老板做事了。虽然,后来他并未完全脱离图书出版,还曾经介绍过刘德华的《我是这样长大的》等书给我社出版,并且取得不俗的成绩,但是,总的来说,他在出版方面的才华没有能够继续发挥,特别令人遗憾。

去年,我们有了微信联系后,我把这段文字介绍发给你,你在感谢我的“夸赞”之后,补充了一些情况,其中有我们社某些同志做得不够好的地方,大概有点伤了你的心,以至于你说“所以我从来不与别人说起我主编过《人文书》”,我真是觉得很抱歉。

送张志国兄远行(上)
送张志国兄远行(上)
送张志国兄远行(上)

送张志国兄远行(上)

 送张志国兄远行(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