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雅俗共赏的上里古镇

(2010-04-13 16:15:08)
标签:

旅游

摄影

广德公

四川

雅安

上里古镇

韩家大院

贞节牌坊

分类: 异地采风

  四川不但有九寨沟、峨眉山等名胜景区,还有为数众多的大大小小各具特色的古镇。位于雅安市北部(距成都约138公里)的上里古镇就是众多古镇中的一个,是四川省“十大古镇”之一。古镇按“井”字布局而建,二水环绕镇内,红四方面军曾经过此地,具历史和自然生态两大优势。班驳的古桥、参天的古树、古老的街道、古朴的建筑、淳朴的民风,无不向世人展示她那千百年的历史风韵。这里风光旖旎,文化底蕴丰厚,雅俗都能找到自己的兴趣点。

1、接近古镇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陈氏贞节牌坊。背后的故事守候人用川话解说,听不懂,记不住。 

雅俗共赏的上里古镇

 

2、而进入古镇后走到哪里都会遇到的,却是或成群结队,或三三两两,或独自一人的写生学生。哈哈,或许从这里会诞生出大批画家。
雅俗共赏的上里古镇

3、
雅俗共赏的上里古镇

4、流水声声入耳,创意源源滚来。
雅俗共赏的上里古镇

5、独处河边写生,快意!
雅俗共赏的上里古镇

6、随君驻足干扰,我自旁若无人,画家好心性。
雅俗共赏的上里古镇

  古镇初名“罗绳”,是历史上南方丝绸之路临邛古道进入雅安的重要驿站,是唐蕃古道上的重要边茶关隘和茶马司所在地,又是近代红军长征过境之地。因场镇内有韩、杨、陈、许、张(韩家银子-钱、杨家顶子-官、陈家谷子-田、许家女子-靓、张家锭子-斗)五大家族居住在此,故俗称“五家口”。

 

7、总结入蜀生活体验,无出“安逸”二字。无论你是否累、是否忙,遇到这样的休闲场所,恐怕都会萌生“坐下来”的冲动。
雅俗共赏的上里古镇
8、
雅俗共赏的上里古镇
9、清乾隆41年的“二仙桥”,为单孔大跨度石拱桥。雅俗共赏的上里古镇

10、上为小桥,下为流水,小桥流水人家,惬意!
雅俗共赏的上里古镇
11、
雅俗共赏的上里古镇
12、
雅俗共赏的上里古镇
13、
雅俗共赏的上里古镇
14、算命也算一种文化!古语:人算不如天算。随遇而安,算者何来!
雅俗共赏的上里古镇
15、碳锅贴饼子
雅俗共赏的上里古镇
16、古镇上的酒吧。不懂文化的酒汉看招牌也能找到此处,千字语不如一物证,酒家很用心。
雅俗共赏的上里古镇
17、左图为古镇以前最繁华的街道,如今已冷冷清清,导游解释为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雅俗共赏的上里古镇
    品味古镇文化,不可不逛韩家大院。进入韩家大院迎面会见到可开门的照壁。据说韩家现在依然延续古制,每逢迎娶新人时都会打开此门。

    韩氏于明末清初随移民浪潮从陕西省沿古道入川。由韩家四世祖韩廉带领,定居于上里古镇。初来时韩家以经商为主,将陕西一带生产的土布运抵四川,在西南各地销售。韩家经商有方,生意日渐兴隆,后来又买下自贡七口盐井,到清代盛世期间又涉足木材生意。随着时光的流逝,经商致富后的韩家人口得到发展和分支,于清乾隆、道光年间先后兴建上下韩家院落。上里古镇的韩家大院是明清建筑的杰作,更是古代木雕艺术的瑰宝,一副木雕就是一个美丽的故事。

18、韩氏家规及家训。
雅俗共赏的上里古镇
19、院落大门上的木雕画
雅俗共赏的上里古镇
20、大门中间横雕的福、禄、寿、喜图案,一马虎漏拍代表“禄”的图案。
雅俗共赏的上里古镇
21、出韩家大家继续逛古镇。下图为古镇街面上木质建筑古朴的窗子。可惜镶嵌的是玻璃,若是糊上窗纸也许会有另一番意境。
雅俗共赏的上里古镇
22、孩童对你持有的玩意儿总是怀有一股好奇心。
雅俗共赏的上里古镇
23、游至中午,补充体力,进入一家叫做“江湖”的小店就餐。此处为品茶露台。
雅俗共赏的上里古镇  
24、这家小店很文化,为客人准备了很多报纸和杂志,墙面挂了许多别具风格的装饰。
雅俗共赏的上里古镇
25、坐在露台上品明前蒙顶山茶,可侧眸清乾隆14年的“立交桥”。这座桥是进入古镇的必经之路,桥面平整,两端为引桥,可上下通行。
雅俗共赏的上里古镇
26、当然要交待一下桥的侧面。
雅俗共赏的上里古镇
27、水车汲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不由想起云南的干旱,大家共同祈祷吧!
雅俗共赏的上里古镇
28、给自己也总结一下:所有水流图片均为手持拍摄,哈哈,壮年手不抖,防抖功能强!
雅俗共赏的上里古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