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海夫人
海夫人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6,902
  • 关注人气:2,65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开始改变自己,孩子的抽动症状为什么还频繁了?”

(2017-01-29 09:30:24)
标签:

妥瑞症

抽动症

康复

海夫人

分类: 抽动症常见问题
 可儿:海夫人您好,我儿子6岁半,一个月之前发现他眨眼,噘嘴,恭鼻之类的动作,后来我去眼科医院看了眼睛,去综合医院看了,做了核磁检查,都没问题,自从发现眨眼之后我没想让他吃药,我就开始改变自己,他也发现我有耐心了,孩子也开心了,可是为什么最近感觉他症状严重了呢?
ann:您好海夫人,女儿抽动症2个多月了,这一个多月来我自己在改变,女儿脾气也在向好的方面转变,但症状这两天却多了,原来只是干咳,这两天清嗓严重,晚上躺床上一秒一清嗓一咳,她自己也叹气,说总咳嗽。我想知道为什么我向好的方向改变,孩子却越来越重了?

海夫人:这样的小窗大家是否有些熟悉,许多初期面对孩子有抽动症,无论是出于对症状的担心还是意识到曾经错误对待孩子的方式方法,总之家长开始改变“我已经开始改变自己,孩子的症状为什么还严重了?”,看这两个小窗,家长都是这样表达的。
先说说我亲身经历和体会
      我的孩子曾经在一岁多表现出自闭倾向,不和人互动,不看人的眼睛,不交流,幸好我及时醒悟明白,是我的冷漠造成这个先天敏感的孩子如此,后来我改变,每天做的事就是和孩子互动,积极的去回应孩子。孩子慢慢开始发生变化,这期中细微的变化只有我这个母亲能察觉,并且作用和效果并不是立竿见影的。为了鼓励和激励自己,我每天写观察日记,每天给自己打气。
       当孩子自闭倾向好转时抽动症状开始表现,孩子开始频繁的眨眼。
       抽动障碍相对自闭倾向已经是完全轻级别的障碍,让任何家长选择,家长都不会选择自闭障碍。我的孩子是极为幸运的1岁多刚有所表现就被我发现,如果最初我没有发现,孩子的自闭倾向继续发展,等到5岁我才发现,这个时候帮助孩子的难道就会增加百倍甚至千倍。
       我觉察早,行动及时并且坚持的努力让我成功避免了更大的灾难和痛苦,我接触过已经十来岁的自闭症孩子家庭,我了解家长那种无望的痛苦,当一个自闭症孩子已经有16岁、18岁,这个时候不是任何人任何机构可以帮助的,时间上已经晚了。
       我及时的改变减轻了孩子向内投射封闭自己的压力转而向外投射表达自己,我持续积极的回应孩子关爱孩子,孩子在这个危险的交叉路口没有继续滑落下去,孩子向内的生命状态开始改变,孩子转而开始向外展现自己的生命力:活泛,好动,发脾气,随着我持续的努力,我的爱和孩子的内心链接,孩子表达的内容越来越多,撒娇,情绪表达,频繁眨眼,语言表达。。。。。看过我的分享文章的家长都知道,后续这个帮助孩子的过程我持续了很长时间,我用过非常形象的词表达——二万五千里长征。
        
那么家长开始改变,孩子的症状为什么还严重了?
一、初期改变,症状释放
        当孩子发现家长开始改变,变的更有耐心更好后,曾经的“紧箍咒”被抛到脑后,孩子开始开心并且放松,这样的放松意味着全面警戒的撤除,之前被强迫或者被限制的紧张和压抑这个时候开始释放,原来因为不被允许和不被认可所以一直压抑着不敢表现,现在警报解除孩子不用藏着掩着,于是随意自然,想怎样动就怎样动,故而在家长开始改变后,孩子的症状表现反而频繁,这种频繁的表现是好事,因为以前表面的平静是压抑出来的。症状释放出来远比压抑着好。
        这种在轻松情境下的释放本是好事,并不代表孩子的抽动症严重了。此前我就已经在相关文章中表述过这个问题,单纯的身体症状频繁并不表示抽动症严重了,所谓严重是抽动症的症状表现是否从身体表现发展到情绪表现,再从情绪表现发展到心理表现,用专业的语言表达就是所谓的严重是看是否出现严重并发症的情况。单纯的抽动症并不可怕,需要防范和注意的是严重并发症的情况。
参看相关文章:
《抽动症表现形式之一——身体抽动(身体动作)》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45925d0102v2gw.html
《抽动症表现形式之二——情绪抽动(恶劣脾气)》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45925d0102v2zk.html
《抽动症表现形式之三——心理抽动(心理阴影)》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45925d0102v355.html

二、家长的心态——一个字:急 
       仔细看看这两个小窗,有没有发现一个共同点,就是孩子都是刚发现有症状不久,家长也是刚开始转变不久。 
       可儿:。。。一个月之前发现他眨眼,噘嘴,恭鼻之类的动作。。。我就开始改变自己。。。。可是为什么最近感觉他症状严重了呢?
       ann:。。。女儿抽动症2个多月了,这一个多月来我自己在改变。。。。我想知道为什么我向好的方向改变,孩子却越来越重了?”
       家长的心态只有一个字可以形容那就是——急!
       为什么会这样?
       第一、对抽动症缺乏了解。
       不知道抽动症是需要时间来面对,短暂性抽动障碍可以好的比较快,但是另外两种类型慢性运动或发声抽动障碍,发声和多种运动联合抽动障碍或称妥瑞综合症就需要过程——稳定,反复,好。
参看相关文章:
《抽动症之稳定——什么是稳定》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45925d0102uxkc.html
《抽动症之反复——什么是反复》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45925d0102uxqv.html
《抽动症好了——什么是好了》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45925d0102uxyj.html
《抽动症之痊愈——什么是痊愈》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45925d0102uy2z.html

        第二、急功近利
        这个多少受目前社会普遍急功近利心态的影响,家长认为自己努力了一个多月,一个多月的努力家长或者认为已经做了很多,付出了很多,理应有收获看到效果。当努力了一个多月没有得到既定认为的回报收获,没有看到效果,焦虑就来了。焦虑的出现潜意识就是想否定当下出现的情况,也就是不接纳目前的状况。家长焦虑的情绪越重,表明内心深处抵触现状越厉害,也就是否定当下,否定孩子的症状表现。 
        虽然说爱是无条件的,但是真要做到却不那么容易!
        家长们可以多扪心自问,我爱的是否只是这个孩子、这个独一无二的孩子,而不是强求要爱一个完美的孩子。 

来看一个面对完孩子症状大爆发的妈妈说的话:
 上海_安妈5岁女  :补牙后她嘴巴喜欢发各种声音,我也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和谐,存在就有它的必然性,接受一切合理不合理的存在!我爱孩子,她的一切我都会用心接受!

      第三、担心症状对孩子的困扰。
         很多家长出于心疼孩子,担心症状影响孩子,困扰孩子,让孩子不舒服。这点倒是可以理解,只是家长需要明白,如果孩子已经有抽动症,并且不属于短暂性抽动障碍(短暂性抽动障碍症状表现不超过一年),孩子抽动症的康复必不可少需要过程,这个过程不会是一个短时间,需要用年为单位来计算。康复需要过程,过程无法省略。
参看相关文章:
《抽动症的康复需要过程,过程无法省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45925d0102vba8.html

        说到底家长的心态最关键,家长只要把心态调整好,后面就是切切实实努力自我成长,认认真真帮助孩子,努力坚持一切自然向好。任何事情都需要时间来成长,欲速则不达!

来看沐浴阳光2群(115820087)一个妈妈的心得:
 天津-花开自有时-5岁女(沐浴阳光2群2016/2/3日聊天记录整理)
         真的不用焦虑,家长改变的同时,关注孩子的内心,多疏导,孩子会每天都给你惊喜的。
        我孩子发声严重的时候,也就是大爆发的时候,我家住5楼,在2楼都可以听到她的叫声。真的是扯着嗓子喊,5岁的小女孩,发出那么大的喊声,想不引起别人的注意都难,刚开始我没有在意,该出去玩出去玩,该上幼儿园上幼儿园,出去的时候别人也会有讶异地目光,好奇的,取笑得,关心的,善意的,恶意的都有,可我当时没有心思去管他们的眼光,唯一的心思就是心疼孩子。后来严重到中午影响小朋友睡觉了,老师善意的提醒我带去看看嗓子,我说好,就从幼儿园停课了,我就带她去游乐场,去淘气堡,去人多嘈杂的地方,开心的玩,放心的叫。当然,陪玩的同时走进她的内心,了解到底是什么原因诱导了这次爆发。两个星期后,孩子稳定了,爆发就是机会真真实实的在我孩子身上体现出来。
         啰嗦了这么多,就是想和家长说,不要焦虑,改变是一个过程,虽然很难,但改变过后,孩子给我们的惊喜会让我觉得一切都很值得。说实话,我在这个群里也算是老人了,估计有一年了吧,从孩子CD开始,特别幸运遇到了海夫人,没走弯路,从最初在儿童医院确诊到现在,我孩子什么药都没吃过。有时候管不住自己的心,就看看海夫人的文章,看看群里管理员们的发言,吸收满满的正能量。
        既然说了这么多,我就再多说几句,真的非常非常感谢海夫人,是她的理念让我认识到自己的问题,从而改变自己,帮助孩子。还要感谢群里这些无私奉献的管理员们,时时刻刻提醒家长,提点家长保持正确的方向。总之,感恩。

三、“我已经改变了,孩子的症状为什么还严重了”另外的解读
        这句话换一种方式可以这样表达:“我已经改变了,孩子的症状应该减轻才是,否则对不起我的付出。我既然已经付出,就应该得到回报,我都已经改变了,孩子的症状就一定要减轻才对,否则就不对,对不起我。。。”
       


                                                        海夫人QQ615739433
                                                           2017年1月29日

欢迎关注公众微信号:HFRCDWX
长摁下面二维码,关注海夫人
 “我开始改变自己,孩子的抽动症状为什么还频繁了?”

欢迎关注海夫人优酷视频: http://i.youku.com/i/UMzI5OTk1OTI5Mg== 

海夫人新书《爱是最好的良方》青岛出版社出版,当当网有售
当当网销售网址链接:  http://product.dangdang.com/24105723.html#comment
 “我开始改变自己,孩子的抽动症状为什么还频繁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2017吉祥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