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旅行

标签:
唐小六阅读与旅行你注定会看见的风景雪域驴行十日谈旅行的意义 |
分类: 旅游 |

吴小西最近在微信阅读上把我的第一本著作《雪域驴行十日谈》给读了。看完后她发了条朋友圈推广安利此书,说:“你们会发现一个不太一样的唐小六哈哈哈。”嗯,她打了三个“哈”;陈小跳不知道从淘宝上哪里也搞来一本《雪域驴行十日谈》,看完后指点江山地说道,“我觉得写的最有意思的是第六章、第九章……至于最后三十页,抵挡不住的雀跃,满是心浮气躁……”微信上她发来这段文字的时间是凌晨2点。
有点要命。现在这个唐小六的写作风格跟过去完全不一样,以至于让人觉得写《雪域驴行十日谈》时的作者,跟现在爬格子的这个,简直不是同一个唐小六。我很庆幸八年前出版的这本旧作早就脱销了,在市面上已经不太能看到。让我感到汗颜的是,即使是2014年的《你注定会看见的风景》中的很多写作手法,我也有所扬弃。听说,人体内的细胞每七年全部更换一次,也就是说,七年之后,你就是另一个人——如此说来,即使唐小六每天啥也不干,跟一盆绿萝似的吐故纳新、新陈代谢了七年,也是一个全新的唐小六了。可这么多年促使我update的,决不是什么细胞更新,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旅行。
你看,我很开门见山地告诉你,我为什么旅行,理由十分崇高。很多人旅行是因为想要享受生活,度假休息;有的人想要拥抱世界,拓宽视野;有的人想要逃避现实,放飞心情;有的人为了买买买、吃吃吃、完美活在朋友圈……嗯,有人真的有钱有闲还喜欢拉仇恨。我却告诉你,我是为了“update”。是的,很简单,就为了不断“自我更新”——这真的不是我为了旅行寻找的借口。有些观点一以贯之,至少保证了我在价值观上的稳定性:我们不是天生的旅行家,但生来就是旅行者,人生不过是场漫长的旅行。通过旅行,认识全新的世界,也发掘更好的自己。实际上,如你所知,这世界上最艰难的工作可能便是认识自我。尤其是在时间和空间坐标下,明确定义自我。这不仅是“走出去”的课题,更是“走进去”和“走回来”的学问。
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走过的路、读过的书和爱过的人。这话一点不假,如果说这辈子有什么投资让我觉得踏实又心甘情愿的,一定还是投资自己——读更多的好书,走自己选择的路,与睿智的人促膝谈心。这也意味着,我的旅行不是打卡式的,并不像某些旅行APP那样以丈量足迹为荣,“超过了99.9%的用户”就洋洋自得——旅游消费主义的陷井比比皆是。现代交通工具给你提供便利,国家鼓励你旅游拉动消费,你的内在文化需求和虚荣心也交织在一起辨析不清。细细想来,把全中国的城市甚至全世界都踩遍了也不能意味着什么。甚至去过一座城市就代表消灭一个省份、一个国家的图片表达方式本身就略显浮夸。旅游消费主义的特征就在于不自觉地让人们比赛谁去的地方多谁去的地方少,但你我都明白这并不能体现旅游的质量。开个玩笑说,经常出差的人或者空姐最容易把地图涂满——可到过不等于游玩过,玩过不等于真正深入体验过。“可我们就爱走马观花,就爱打卡,打卡就很有乐趣好吗?”——嗯,确实。我总觉得这口锅应该甩给“世博护照”。我也很想双手一摊,“我们专门反复打卡一个最爱的旅游目的地不行吗?”
每当有朋友问我,这地方你不是去过了吗,又去?对呀,这恰恰是我认为自己在旅行中最成熟的地方。对于西藏、印度、意大利我永远有不竭的兴趣源和前往的动力,我很幸运可以与这些目的地一直保持缘分。而愈是深入,则愈发喜爱,愈是喜爱,便愈多研究和感悟,这样“update”是可以长期在线的——它也促使我增进相关阅读,并尝试写作和记录;当然,新的目的地仍在诞生着,只要你继续跳出舒适圈,你就会发现,天高地阔,这世上尽是你没有走过的路。
有人可能会说,像你这旅行也太“自虐”了,老想着“更新自我”和“挑战自我”会不会累呀?宋金波老师在给我的新书《阅读与旅行》作序时,说了一段特别精彩的回答:这就是生命的意义所在——所有生命出现的“目的”,都是让系统内信息量增加,或者“熵减”。通俗讲,人活着,就是为了把事情搞复杂的,复杂,才多样、才有趣。旅行即是人生,人生亦如旅行。你不在此处复杂,便在别处麻烦,不是吗?我依然生猛,我可不想这会儿就“葛优躺”。
我身边也有几乎从来不旅行的朋友,他们也在不断“update”——开挂升级的方式自然不单只有旅行一种。因为所谓“更新”,主要不是知识的更新迭代,不是新工具、新技术的运用掌握,而是“观念的更新”、自我认知的“螺旋式上升”。是古人说的“不惑”和“知天命”,也是不盲从不屈从仍旧怀有质疑精神和自省的能力。
因此,不再写些《雪域驴行十日谈》里那直白的鸡汤文和荷尔蒙喷薄欲出的情绪文,实在算不得什么。知道自己想要去什么地方,对无关紧要的人或事保持距离,对未知的世界保持兴趣,并且依然努力在思考中锤炼、探索、驾驭文字或被指引,才是现在这个阶段的我,最值得欣喜的事情。
有人说,一个人的衰老从不再旅行开始。扯淡。旅行只是一个表征。我倒以为,当我们“版本过期”,“update”功能彻底下线的那一刻起,我们才真正老了。我们不再关心粮食、空气和目的地,而是关心阳光底下,今天我该穿件怎样的花衬衣。
201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