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那湖(上),不骑寻常路(唐小六青藏线骑行日志DAY13)

标签:
骑行青藏线安多错那湖羌塘草原旅游 |
分类: 旅游 |
2013年8月1日:安多——错那湖 65KM 晴
在连续翻越唐古拉山和头二九山后,我们想把骑行的节奏稍稍放缓。如果一天内再跑138公里直接从安多县骑行至那曲县,有点单调,也有点痛苦,这似乎不像是我的风格。用“一国王子”后来的话说,我们这个“小团队”真是该虐的时候能虐,该玩的时候能玩——所以,这一天我们决定不骑寻常路,做一次偏离国道的探险。
青藏线上最精华、最壮美的的那段路据说是可可西里至唐古拉山——我们已经度过,如果继续沿国道一味赶路,马上要翻越的是申格里贡山,机械的骑行恐怕有些叫人泄气。我摊开地图,眼前一亮,指出一条新路。青藏铁路与青藏公路原本像姐妹一样互相依偎、交叉、平行,但在安多却有短暂分离。铁路伸向羌塘草原,绕行在高原湖泊错那湖畔。
“要不我们去错那湖看看。”我提议,因为从地图上看,错那湖就在安多县以西不远的位置。蔡小山和“一国王子”立即响应了我的号召——骑行了十几天,一直按照攻略和计划在前进,这次不妨来探个新路。
在安多县稍稍打听了一下错那湖的地理位置,我们便出发了。从地图上根本无法确定湖边是否有公路。我们商量,如果不能绕着湖去那曲,大不了我们再原路返回安多便是。很少有游客会特意从这里出发去看错那湖。那并不算是西藏最出名的圣湖,况且乘坐火车的旅客倒是能在火车经过错那湖时浮光掠影地看一眼她的风采。但对我们而言,出安多县以西的道路却不顺利,那是一条糟糕的“搓板路”。碎石铺满了土路,时时磕磕碰碰,我真担心扎坏车胎。
遇到第一个检查站时,居然还被问及是否持有通行证。我身上只有边防证,哪有什么这里的通行证?检查站说这证件必须在安多县的派出所办理——看来真的很少有人从这条路去错那湖边玩。作为几个临时起意的骑友,哪有这玩意。软磨硬泡、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终于被顺利放行。只是搓板路简直没有尽头,往西骑了一个小时,虽然远远就能望见蓝色的湖岸边缘,但无奈公路并不能将我们带到湖边。
都快骑到中午了,我们路过一个村庄,前去问路。原来这条公路把我们误导至了湖的另一岸,差不多就快骑到错玛乡去了。从地图上看,那是完全相反的方向。而这里因为铁丝网的阻隔,我们也根本到了不湖边。村民指引我们往回骑,并建议在靠近湖口的位置穿过草原,直到看见青藏铁路的火车路基,跟着火车跑便能走上正轨。“火车轨道旁有便道,可以一直通向南方。”我们啃了两个达利园面包又来了精神,往回骑。到“南桥龙”和“东巧”的路牌箭头下,我们转向了前者——道路更不能称其为路了,不过是草原上摩托车车轴的印记。有几段路还被河水冲垮了,我们不得不开足马力,涉险骑车淌水过去——河水不深,但很急,要是万一在水里栽倒,一定会连人带车被水冲走。误打误撞地闯过这片草原,我们找到了青藏铁路。
有了铁路,就有了生命线。“便道”依偎在铁路身旁,并且每过几公里就有一个道班,铁路工人在这里守护着“生命线”的畅通。他们的住宿条件也极其简陋,大多就是一顶军用帐篷,门口拴条看门狗。这条路上根本就看不见往来的车辆,惟有一台施工车扬起尘土将我们超越,更不用谈骑友和驴友了。火车从身旁经过,透过车窗,乘客们一定能看见我们,也一定会嘀咕,“怎么这么个荒僻的道路上也会有三个傻子在骑车呀?”
我们在这条破路上艰难地前进,在碎石上蹦蹦跳跳,时而陷进沙土里,不得不下来推行。直到下午三点半,我们才来到了蔚蓝壮阔的错那湖湖畔。从火车路基的桥洞下穿过去,那就是片世外桃源。错那湖所在为“色林错国家自然保护区”——与名声斐然的“纳木错”不同,这里还没被圈地起来出售旅游门票。所以,在湖岸边,除了我们仨,完全没有其他游客。这感觉就像“包场”了似的,这一刻,天空是你的,大地是你的,蔚蓝的湖面也是你的。我们就在草地上惬意地咬了半截黄瓜,躺一会儿打个盹。
不“骑”寻常路的代价就是,你得烦恼住宿问题了。在茫茫草原上,你可没有挑肥拣瘦的余地。这里跟我原本想象的不一样,骑了很久既没有遇到村庄,也没有兵站。直到傍晚,我们才遇见一顶大帐篷,借宿成功。一群修路的大叔,还有一位大婶,忙碌了一天正准备吃晚饭,煮了一大锅面片。我们也跟他们一样,用搪瓷杯盛了面片,就着军用罐头,蹲在草地上吃晚饭。这经历,实在特别。聊天时,大婶说,“你们这些城里的孩子骑车到这个地方来受苦,爹娘知道了一定心疼死了。”
“不苦,不苦。这不也是种体验吗?”我心想,比起他们常年驻守在这里,大半个月见不着个生人的,我们这哪里算得上是苦呀!这里只有鼠兔,它们把草原上打的到处都是洞,走路不小心要是踩进那些小坑,很容易崴到脚。
太阳落山了,我们就在错那湖边发呆。这地方远离现代文明,实在太宁静了。
非常宁静,静到你可以沉下来听见自己心里的各种声音。
2013/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