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越昆仑山口(唐小六青藏线骑行日志DAY7)

标签:
骑行青藏线昆仑山口索南达杰保护站藏羚羊 |
分类: 旅游 |
2013年7月26日:望昆车站——昆仑山口——不冻泉——索南达杰保护站 70KM 阴
早上起来,外面雾蒙蒙一片,停在门外的自行车坐垫上一层霜。在车间吃完早饭,我们与白大叔作别,继续赶路。往前就是海拔4767米的昆仑山口。这是从格尔木上来所要翻越的第一个真正的挑战。

很多有经验的骑友都曾给过我们建议,翻越山口垭口,尽量选择上午的时间,因为海拔高的地方,过了午后常有风雪。我们的衣裤已经烘干,暂时也没有遇上风雪,所以抓紧时间爬坡,随着海拔的不断提升,骑行手套外的半截手指被冻得几乎麻木。咬咬牙竟也坚持到了昆仑山口,时间显示为上午10点40分。

海拔4767米的昆仑山口,停满了旅游的车辆。游客们正在和一些地标石碑拍照留念。远远地我就看到了藏羚羊的雕塑,意味着我们已经进入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除此之外应该还有昆仑神山的石碑和索南达杰烈士的纪念碑。我只想跟海拔4767米的标牌赶紧合个影就下坡,战胜这个小BOSS的时候,我和蔡小山还是很有些小兴奋的。“看,4767米你都骑上来了,后面5000多米的山口也不会有问题!”
其实这样不断地给自己心理暗示真是一种莫大的自信心。除了爬坡时累得有些气喘吁吁外,我们的身体状况都还不错,头也不痛,也没有高原反应,看来行程一个星期以来,我们确实慢慢适应了高原。
紧接着是一段20多公里的下坡起伏路段,玉珠峰和玉虚峰很快被我们甩在身后,抵达“不冻泉”正是午饭时间。俩人一碗砂锅一碗面条就暖了身子。隔壁桌几位达人正结账赶路,都是中年大叔,其中一位还是69岁的老人。老头精神矍铄,跨上自行车一溜烟就没了影。并且他们今天的目标是赶到五道梁,那得快马加鞭才行。在和许多骑友聊天中我们发现,虽然如今骑行的主力军是“90后”大学生,也有“70后”、“80后”的上班族,但真正意志坚定、身体倍棒、从不放弃的恰恰是那些上了年纪的老年骑客。他们比我们更能吃苦,且身体练得一点不输年轻人。这让我想起2001年时在大昭寺遇到“广西独老翁、单骑闯神州”的70岁老大爷,如果他现在还在骑行的话,都该82岁高龄了。
我们这些骑友与老前辈们相比,真有些汗颜。所以不敢懈怠,我们也继续赶路。眼看着下午又要变天,恐怕还会下雪。我们已经驶上了高原冻土地带,路边常能看到一排“热棒”,像士兵一样整齐地守护着冻土层。

下午四点,码表显示今天已骑行70公里,我们抵达索南达杰保护站。这时天空也开始飘雪。如果往前,还得有50公里才能到“五道梁”——那里空气稀薄,是青藏线上有名的不适宜停留之处,我们决定就在保护站的“可可西里旅行驿站”歇息。保护站以“索南达杰烈士”命名——看过陆川导演的电影《可可西里》的朋友对这个名字不会陌生。1994年他在与藏羚羊盗猎者的搏斗中牺牲,1996年索南达杰自然保护站在楚玛尔河畔成立。如今这里致力于长江源的生态保护以及藏羚羊的救助活动。在这里工作的大都是些志愿者,有短期的也有长期的。保护站旁还有个陈列室,可以参观藏羚羊、棕熊等动物的标本。保护站的志愿者也说,晚上别乱跑,常有狼到门口的垃圾桶翻吃的。


我们住的是50块一床的上下铺宿舍,只是这里不提供晚饭,只能买八块钱一桶的方便面凑合。不知道是因为疲劳还是因为寒冷,下午六点多我就钻进被窝睡觉了。迷迷糊糊知道我的上铺睡了个“女汉纸”——青藏线上骑车的妹子可没几个,能坚持骑到拉萨的都很了不起。
这一睡,我就足足睡了12个小时。
201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