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一补“巴基斯坦史”(《沿着KKH去巴基斯坦旅行》系列之七、外篇)
(2012-11-01 12:23:23)
标签:
巴基斯坦印巴战争克什米尔问题巴基斯坦住宿信息自助游旅游 |
分类: 旅游 |
巴基斯坦的真正威胁永远是印度。——《东方的女儿》 贝•布托自传
巴基斯坦和印度,渊源深厚,却宿怨已久。谈到巴基斯坦的建国,就不得不牵扯上印度,牵扯上英国殖民者,绕不开“蒙巴顿方案”。
近代历史上,印度,确切地说是莫卧儿帝国曾拥有很大的地理版图,其面积包括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等地在内。然而受到西方殖民者的侵略,1858年,印度次大陆沦为了英国的殖民地。和大多数国家一样,被殖民者不断起义反抗殖民者的压迫。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英国殖民者撤出了印度次大陆。而在印度次大陆上的“两大民族”即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之间又存在着极大的差异。1947年两大教派之间的内战迫在眉睫。时任印度总督的英国人蒙巴顿同各个政党的领导人谈判后发现,解决问题的唯一途经是使次大陆分治。6月,英国公布“蒙巴顿方案”实行印巴分治。方案规定:按照宗教信仰将英属印度分为印度教徒的印度斯坦和伊斯兰教徒的巴基斯坦两个自治领。
于是1947年8月14日,巴基斯坦宣告独立,包括东巴基斯坦(后来独立的孟加拉国)和西巴基斯坦。穆罕默德•阿里•真纳任总督,利亚克特•阿里•汗出任政府总理。分治当时,双方教徒移民总数超过1000万,约100万人在沿途的冲突中被杀害。巴基斯坦的建国颇为不顺,被称为国父的真纳在1948年逝世,阿里•汗总理又在1951年被阿富汗人刺死,使巴基斯坦政局稳定和国家统一失去了重要依靠,其后政府更迭频繁。建国之初,东巴基斯坦和西巴基斯坦也存在矛盾。东巴人(孟加拉人)吃米饭和鱼、使用脱胎梵文的孟加拉文,与吃面包和牛羊肉、使用阿拉伯书写方式的乌尔都语的西巴人除了都信仰伊斯兰教以外,几乎没有共同之处。独立的巴基斯坦以西巴人使用的乌尔都语作为国语,这让占全国总人数一半以上的东巴人不满。语言之争在1952年引发了流血冲突,并为70年代孟加拉国的独立埋下了伏笔。1972年,孟加拉国也正是在印度的“帮助”下获得独立,印度则成功达到了肢解分裂巴基斯坦的目的。
印巴之间的三次战争,更加深了两国间的仇恨。而战争起因便是克什米尔问题——即克什米尔的归属争议是印巴关系中绕不过去的核心症结,三次印巴战争有两次直接由它引起。
争端是英殖民主义在1947年撤出印度时留下的。独立前的印度,行政上由两大部分组成:英属印度和土邦。英属印度包括11个省,而在这些省中间,夹杂着大约550个的土邦。克什米尔就是最大的土邦之一。克什米尔地区是查谟-克什米尔的简称,包括克什米尔谷和查谟平地。这本来是两个独立的邦国。查谟居民主要信奉印度教,克什米尔居民却基本上信奉伊斯兰教。1846年查谟首领从英国人手中买下了被占领的克什米尔。而克什米尔人口数倍于查谟。这就种下了后来争端的根源。根据“蒙巴顿方案”,印度教徒居多的地区划归印度,穆斯林占多数的地区划归巴基斯坦。克什米尔土邦内人数占优的穆斯林占77%,印度教徒占20%,土邦王公则是印度教徒。根据分治方案,克什米尔应该划归巴基斯坦。但按照土邦的王公决定原则,显然是优先考虑印度。由于克什米尔情况很特殊,它处于印度与巴基斯坦之间,英国人希望其独立,借此在印度次大陆保留一个基地,以便对印巴两个自治领施加影响。然后现实却是印巴分治时,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未能得到解决。
第一次印巴战争:1947年10月—12月,领土争端直接导致了战争的爆发。1948年双方仍断断续续交火。1949年1月实现停火。印度控制了克什米尔地区大约2/3的土地与3/4的人口。巴基斯坦控制了另外1/3的土地与1/4人口。这次停火奠定了后来双方对克什米尔控制的范围。按照联合国的决议,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最终必须由公民投票来决定。但是,印度拒不执行决议,坚持克什米尔是印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未能实行公决,巴方有很大责任。因为战争是巴方挑起的,因此,安理会决议最初规定,巴方先撤军,公决由印方主持,巴方当然不会接受。)
第二次印巴战争:1965年8月24日印度在镇压和追剿穆斯林起义武装的时候越过了停火线,导致第二次印巴战争的爆发,(第二次印巴战争也是巴方挑起的)并最终发展成两国之间的全面战争。战争持续了近一个月,在联合国的压力下,9月23日印巴实现停火。在苏联的斡旋下,两国在苏联塔什干举行会谈并签署了《塔什干宣言》。宣言声称双方将恢复两国间的正常关系,通过和平手段解决争端。但是在关键的克什米尔问题上,《宣言》仅仅表明双方都陈述了各自的立场。
第三次印巴战争:在1971年东巴危机中,印度支持东巴的独立运动,允许并支持东巴流亡人士在印度建立“孟加拉国临时政府”。1971年,印度军队向东巴政府发动攻击,公开以武力支持巴基斯坦分裂主义分子。12月3日,巴军为牵制印军,配合东线作战,主动在克什米尔向印军发动攻击。印军又开辟了西线战场。战局结果是印军攻陷了东巴首府达卡。巴基斯坦不仅丧失了东巴,93000名士兵成了战俘。巴总统布托(正是贝•布托的父亲)与印度总理英迪拉•甘地在印度西姆拉签署了《西姆拉协定》,同意采取措施恢复两国关系,并同意在30天内撤军,在克什米尔地区双方仍保持实际控制线。
后来,印巴军队还是多次在克什米尔地区发生冲突。三次印巴战争,两次都是由克什米尔问题引起的,第三次印巴战争也将战火烧到了克什米尔。可以说,克什米尔问题是阻碍印巴关系发展最重要的因素。
TIPS:巴基斯坦住宿信息
没有到过巴基斯坦的人,大多认为巴基斯坦是个穷国,倘若说是去那里旅游,住宿一定被看成是一大障碍。有些朋友会问,“你们去巴基斯坦,是不是全程都背着帐篷睡袋呀?”在他们看来,那不就是去蛮荒之地吗?那里会有现代化的城市吗?会有HOTEL吗?这种不理解源于不了解。实际上,任何一个国家,或多或少都存在贫富差距,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在这方面的差距比较小,而像巴基斯坦这样的国家差距则比较显著。
巴基斯坦既有其现代化的一面,也有她贫穷落后的一面。在像伊斯兰堡、拉合尔、卡拉奇这样的大城市,也有不少高档的甚至是五星级的酒店,而在有些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甚至一般的GUEST
HOTEL也找不到。这其实就跟我们国家的国情是相似的,只是在巴基斯坦,其中产阶级的数量更为稀少,两头被无限放大了。富人别墅名车生活奢华,穷人温饱发愁生存不易。
Lonely
Planet在介绍巴基斯坦的住宿信息方面特别根据旅行者的消费能力给出了“低档、中档、高级”三个等次的推荐。对大部分游客而言,KKH上的住宿信息最为重要。
新疆喀什(Kashgar),是中国西部最重要的城市之一。住宿的选择还是比较多的——其尼瓦克宾馆、色满宾馆、老城青年旅舍等,都颇有故事性。推荐:其尼瓦克宾馆,三星级宾馆,其前身是1908年创建的英国驻喀什代办处,后改为印巴领事馆。地址:色满路144号。电话:0086-998-2982103。标准间200—300元。步行即可抵达艾提尕尔清真寺和大巴扎。
新疆塔什库尔干(Tashkurgan),此镇只有两条主干道,规模不大,宾馆多沿街而设,有石头城宾馆、慕士塔格宾馆、交通宾馆等。推荐:交通宾馆,电话:0086-998-3421992。设有标准间200元左右,普通间每床50元。
进入巴基斯坦后,住宿的条件相对国内有所下降,尤其如果要去徒步点,当地的住宿条件不甚理想。游客可以寻找带有“PTDC
MOTEL”标志的旅馆 ,这是巴基斯坦旅游部门开设的连锁宾馆,设施条件都比较好也很干净,当然价格相对也更昂贵。
索斯特(Sost),如果不准备赶路,就住在“PTDC
MOTEL”吧,标准间价格约1700卢比(卢比价格除以13就是换算成人民币的价)。
帕苏(Passu),多家庭客栈,如Passu Inn,Passu Peak Inn。推荐Passu
Inn,几乎是镇子上最后一家宾馆,再往前,就是冰川饭店(Glacier Breeze
Restaurant)约五分钟路程。每床250卢比。
卡里马巴德(Karimabad),旅游胜地,宾馆很多,如Lucky Star Hotel、Garden Lodge、Hotel
Blue Moon、World Roof Hotel等。推荐AL-BARAKAAT
HOTEL,几乎是当地最好的旅馆之一,位置好,干净,舒适。标准间2000卢比。
吉尔吉特(Gilgit),推荐SHAHEEN
HOTEL,设施齐全。据出租车司机介绍是当地最好的宾馆之一,标准间1300卢比。搞笑的是,二楼三楼的过道没有护栏,好在伊斯兰教禁酒,若遇上酒鬼晚上回房间,不小心非从楼上跌下来不可。
斯卡都(Skardu),推荐PTDC K2 Motel和Mashabrum Hotel,价格稍贵。如果懒得走,也可以选择K2
Tours楼上的Hilton International Hotel人均300—400卢比。
拉瓦尔品第(Rawalpindi),按照Lonely Planet的推荐:Hotel Blue Sky。位于Committee
Chowk的Sher Pau Rd街(电话:0092-5501436)。安静、舒适,有中央空调。其楼下就有餐馆Larosh
Restaurant。标准间2000卢比。宾馆旁还有一家Green Palace Hotel也不错。
伊斯兰堡(Islamabad),五星级酒店就不作介绍了。住宿的资源还是很丰富的,各种宾馆酒店可以多找几家,货比三家后再做选择。笔者曾在F8区和G6区住过,推荐New
Islamabad Hotel和Hotel Ambassador。标准间3000卢比。均位于市中心G6区Aabpara
Market所在的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