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策马特阿尔卑斯Matterhorn徒步记(上)(唐小六在欧洲,意瑞法15DAY游——之十)
标签:
瑞士策马特马特洪峰阿尔卑斯徒步 |
分类: 旅游 |
欧洲之行的第九天清晨,我在瑞士小镇策马特(Zermatt)的Derby酒店醒来。天空蔚蓝澄净,空气异常清新。从距策马特5公里之外的泰施(Tasch),机动车辆便禁止进入,瑞士人对环境保护尤为重视。站在阳台上深呼吸,不远处就是马特洪峰(Matterhorn)的角锥形山尖。天上已经飘起滑翔伞,而楼下三三两两的徒步爱好者已陆续开始健行了。

这是我们选择到瑞士旅游的主要目的,可以说我们就是冲着马特洪峰而来。去过瑞士阿尔卑斯山区或对瑞士比较熟悉的朋友常常向我推荐著名观光胜地、欧洲屋脊“少女峰”。因特拉肯、格林德瓦更是声名显赫,游客络绎不绝。不过我心中却另有目标,角锥形的雪峰更具有美学价值,在多年以前,当我第一次看见照片上的马特洪峰时,就被深深吸引了。这座山峰的三角形略带弯曲,十分奇特,是瑞士的著名地标之一。我以为,如果在欧洲能有哪座雪峰媲美喜马拉雅或喀喇昆仑的著名雪峰的话,那就是马特洪峰了。阿尔卑斯是座年轻的山脉,单从海拔高度来说,就连勃朗峰都远不是喜马拉雅和喀喇昆仑那些世界级山峰的对手,后者孕育并囊括了所有14座海拔超过8000米的主峰。而策马特的马特洪峰不过4478米,甚至就在她身边的阿尔卑斯其它诸峰都高过她,我一定要找到她真正征服我的理由。
在酒店用完丰盛的早餐,整理了一下行囊,我们在前台获取必要的信息。那里有个电子屏正滚动播放着马特洪峰地区各景点的风速和温度——这只是我们感受瑞士极具人性化服务的第一次体验。前一晚当班的中年男子换成了一位漂亮姑娘,她把策马特马特洪峰地区的地图交到了我的手上,“Have
a nice trekking!”她祝我们徒步愉快,脸上洋溢着热情的笑容。
出门沿班霍夫街向南,这一时刻几乎所有的游客都朝着马特洪峰的方向前行。山峰就在眼前,感觉并不遥远。马特洪峰并没有所谓的“景区概念”,事实上对游客来说,最大的消费支出是你不远千里而来乘坐火车的费用,是你在策马特下榻酒店的住宿费用。这里没有人收取门票,甚至也不用缴纳“进山费”——真正体现自然属性的景观属于全人类。近距离欣赏马特洪峰的方式有很多,乘小火车、缆车或者骑自行车、徒步,完全凭个人喜好。各种路牌标示清晰,常常精确到告诉游客从某一点到另一点徒步需要多少小时,再加上手中的导览地图,根本不用担心是否会迷路。就我所见,大多数游客还是选择徒步健行,无论男女老少,全都孜孜不倦地在享受着徒步的乐趣。很多游客都是有备而来,他们背着旅行包,双手拄着登山杖,慢悠悠地行走在徒步小径上。
从1620米的策马特到1867米的富利(Furi),海拔缓慢上升。告别密集酒店建筑的小镇,我们完全投身到大自然的怀抱中。穿过森林,爬上草甸,阳光热烈,微风拂面,雪山像一块巨大的冰淇淋召唤着我们前进。路过一些休息的驿站,在直饮水点灌上一些清冽的泉水,啜上两口,冰爽沁肺。这次的徒步旅行,我们甚至不用为自己设定太多的目标,看看地图上的每一个标出来的点,我觉得我们都能去瞧瞧。
徒步健行是欧美人的一种生活方式,有很多游客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年迈的老爷爷、老奶奶,他们步伐坚定地走在我们前头,那背影就足以让我感动并且羡慕;有全家一起上路的,哥哥弟弟妹妹互相提携,甚至老爸老妈背上还背着个小Baby,TMD太有家族的乐趣;还有独行的徒步者,却有宠物狗一路相伴,能带着狗狗一起徒步去看雪山,我不知道是人更快乐还是狗更幸福。
走累了,我们就躺在草甸上晒一会太阳。饿了,就从包里拿出两个蕃茄、面包大快朵颐。那边的石头上一家五口正在野营,大家互相用眼神交流着快乐。心灵在这一刻完全飞了起来,眼前看什么都是美的。路边的小花开得繁盛,远处冰川的冰舌在阳光的折射下闪闪发亮。我们绕着马特洪峰行走,她的角锥造型也慢慢发生细微的变化。走了一个大“之”字形,看到标示指向著名的黑湖(Schwarzsee),那时已经是午后两点。在海拔2500米左右的高度,无论是马特洪峰还是阿尔卑斯的其它诸峰,都能一览无遗了。这个季节的黑湖并不黑,更像是一块绿宝石,但是规模并不大。湖边,在进入瑞士之后我们第一次遇到来自中国大陆的游客,一位妈妈带着自己的小孩正在用矿泉水瓶捞湖里的小鱼。她们是乘坐缆车上来的。我们问她感觉如何,她说风景不错,缆车一会儿就能上到最高的小马特洪峰滑雪场。我说,为什么不徒步呢?可以看到并感受到更令人震撼的风景。这位妈妈说害怕孩子走不动。我突然意识到这就是我们的家长与西方家长的一大差异,甚至是我们很多人观念的自我约束——还没有尝试之前就先否定了自己。其实孩子往往精力比大人更旺盛充沛,比起缆车,令他们兴致勃发的吸引点多得是。大自然的奇妙就是这样,你不付出一些体力的代价,也就会丧失一些美感的反馈。

在湖边休整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我们决定到更高的Trockener Steg看看马特洪峰的另一面,然后再下山。考虑到下山要花上山一半的时间,为了不落在山上过夜,往上的一段我们也尝试了一下缆车。瑞士人下班很早,缆车停运也早,Schwarzsee已经停止向上的售票。但工作人员还是非常好心地让我们免票上了缆车,并提示我们到了Trockener Steg补票。我们非常感谢他对于我们的信任,事实上山顶根本就没有人管理出入口。在一个高度文明的世界里,靠的是人们的自觉,而在有些地方,因为人们不遵守规则,反而增加了管理成本。在补票的时候,窗口的大叔问我,不买一张返程票回策马特吗?我说不了,看完风景我们走下山去。他好心地提醒我们,加油哦,要走三个小时,他还给我指了一条较近的徒步道。
山顶更冷一些。我们披上了冲锋衣。下午五点开始返程。
欢送我们返回策马特的朋友出现了——那是两只阿尔卑斯羱羊。据说整个阿尔卑斯山区,这种珍贵的野生动物的数量也不超过三万头,能够近距离看到它们,可谓是相当好运气呢。其中一只羱羊还很好奇地站在岩崖上瞅了我们半天,似乎它并不怕生。我们一边下山一边向它挥手告别。
太阳已经西斜,云雾也越来越多地飘向马特洪峰的山顶。下山的路上偶尔也会遇到正在上山的游客。这个时间还在往上爬的绝对是胆识、勇气可嘉的。长途跋涉一天,还是让我感到相当疲惫的,尤其这次徒步我们没有使用登山杖,一定程度也增加了膝盖的负荷。相比喜马拉雅山和喀喇昆仑山地区的徒步,阿尔卑斯马特洪峰徒步难度小了许多,但满足感一点都不会逊色于青藏高原、尼泊尔、巴基斯坦。在这里,阿尔卑斯比拼的不是自然的雄浑壮阔,拼的不是“硬件”,她的优势在于“软件”——各种配套服务相当到位又极具人性化,人与自然,科技与自然能够完美、和谐的共处。或者说这里充满了人文情怀,成熟却较少商业化的负面影响。
回到Derby酒店,我对前台的漂亮姑娘说,“马特洪峰的风景太赞,徒步也爽爆了!我一天就拍了400多张照片!”“Really?”她惊诧不已,“快给我看看你拍的照片。”换作别时,小麦一定会吃醋掐我。不过在十个小时的徒步之后,呵呵——她已经没有力气揍我了。
TIPS:
前往策马特小镇,需要乘坐冰川快线(Glacier
Express)。从布里格(Brig)到策马特单程35瑞郎。车程约一个多小时,火车不快,因为是观光火车,票价其实可不便宜。
策马特住宿,几乎都是三星以上的酒店。我们住在三星级的Hotel
Derby,双人每晚180瑞郎,约合人民币1200元,是我们欧洲全程中住的最贵的地方了。不过酒店很好,早餐也丰盛,又是雪山景观房,免费WIFI。还是在找Hotel找得快绝望的那个夜晚遇到的性价比最好的一家,所以我认了。
www.derbyzermatt.ch,Tel:0041(0)279663999。
地址:CH-3920 Zermatt•Wallis•Switzerland•Bahnhofstrasse
2012-9-12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