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
(2012-01-06 08:52:53)
标签:
年味糖醋小排年夜饭杂谈 |
分类: 杂谈 |
年末的时候,台北的朋友小傅来上海玩,我们在苏浙汇吃饭。点了几道本帮菜,其中一道“糖醋小排”我还隆重地向小傅介绍,颇有当年妈妈烹饪的味道,这是我小时候只有在过年时才能尝到的美味珍馐。
说到小时候过年,我还有很多美好的回忆。除了糖醋小排,还有蛋饺,每一次我都眼巴巴地期望从妈妈那得到几张多余的蛋饺皮,小时候多么容易满足——只需几张蛋饺皮;还有自己家蒸出来的八宝饭,塞满了我喜欢吃的“黑洋沙”……在过去物质并不丰富的年代,很多好吃的,只能在过年时品尝一回,于是那就构成了“年味”。
小时候过年,家人往往团聚在一起,家中和我年龄相仿的小屁孩们在一张饭桌上吃饭,因为“你争我抢”,让“年夜饭”格外“香喷喷”。或者一起跑出去放烟火,那是童年的欢乐。还有些年,我记忆中,上海是下雪的,雪后的清晨我们打雪仗,堆起不像样子的“小雪人”。人气,热闹呵,也构成了“年味”。
大学的时候我去一家报社实习,正好做一期春节特辑,编辑让我们这些“80后”谈谈小时候压岁钱的故事。我记得那时候收到个把“红包”总是非常高兴。但是我又很懂事的把“红包”上缴给妈妈,由她替我保管,或者在新学期时将它们变现成文具盒、书包、水彩颜料和漫画书。那些礼物伴随并记录我的成长,显得珍贵,亦构成了“年味”。
然而如今,让我再说说现在的春节,总觉得“年味”越来越淡了。常听老一辈说起,现在的日子好了,每天都像过年。尤其在城市里,很多人家年夜饭也懒得在家中烧了,直接去酒店得了。我们并不愁吃的,恰恰相反,有时候吃什么都发愁,怕这个有添加剂,怕那个容易致癌。我们从弄堂时代转变为独门独户了,有时连邻里都不认识,过去热闹过年的伙伴们都不在身边了。家中最年长的长辈过世了,那些兄弟姐妹们就很难再聚集在一起,各自过各自的三口之家,年味也随之淡薄了。我们不再相互讨论新年里得到了什么礼物,我们翻过了人生三页纸后,很多人已经奢谈梦想。
有时候,我们不再盼望年夜饭,就连春节联欢晚会也没有吸引力了。人们从单一走向了丰富,也从喧哗走向了淡漠。只有“春运”依然如火如荼很热闹,那些远离家乡的人们,农民工朋友们,此刻更盼望着与家人的团聚。原来对他们而言还能追逐到的“年味”于我们来说更多的只是“象征”。这就是时代飞速发展的赠予吗?每一种所谓传统文化的保留只遗存在节奏相对缓慢的“故乡”。只怕故乡也变了样。
而我们——这些都市“异乡人”有些尴尬呢!春节,向来是象征“团圆”的,但我们需要与谁团圆?春节,是代表幸福的,难道我们平素里不能感觉幸福吗?
记得去年的除夕,我是在广州度过的。我和小麦,小圆还有小斐利用寒假前往埃及旅行,原以为中国新年一定会是在红海边度过的。然而,阿拉伯世界的动荡让我们提前结束了旅程,并在除夕夜飞去了广州。我们四个在重庆火锅店里品尝别样的滋味,我们入乡随俗地去逛广州花市,迎接并庆祝新年。这特殊的“新年”也带给我难忘的回忆——其实,所谓春节变成了一种“形式”。我们换一种形式,反倒值得纪念。
或许幸福的感觉,丰富的感受,人生的体悟,家人的相伴——才是“年味”的实质。
20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