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MSN搬家 |
(此文版权转赠吾友王艳!)
如果有人问中国的国宝动物有哪些,十之八九的回答者会说是大熊猫,还有十之一二会提到金丝猴、羚牛和朱鹮,鲜有人会谈到野生藏獒或白暨豚。同样是濒危珍惜保护动物,命运却迥然不同。恐怕很难再有人亲眼看见白暨豚了。虽然白暨豚的知名度远不如大熊猫,但它们在地球上的生存年限是2500万年左右,比素有“活化石”之称的大熊猫还要早2000万年左右。中国两千多年前的古籍《尔雅》中,就有对白暨豚的描述,视之为江神。白暨豚曾广泛存在于长江流域的洞庭湖及鄱阳湖湖区,在长江中的分布最远至三峡地区葛洲坝上游35千米处,至上海附近的长江入海口都曾有发现。估计历史上曾经有5000头之多。
在普通中国百姓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日益提高的今天,白暨豚这一古老物种的生存却面临着巨大的危机。2006年11月6日至12月13日,来自中美英日德瑞六国近40名科学家往返近3400公里,对宜昌—上海长江中下游的干流1700公里江段进行了为期38天的长江淡水豚类考察。这一迄今最大规模的国际考察活动,旨在找寻长江孕育的两种淡水哺乳动物,江豚及最濒危哺乳动物白暨豚。然而,令科考人员失望的是,不但江豚的数量大量减少,整个科考过程也未发现一头白暨豚的踪迹。1997年到1999年农业部曾连续3年组织过对白暨豚进行大规模的监测行动,三年找到的白暨豚分别是13头、4头、4头。而此次考察的结果竟然是0。
长江环境的急剧恶化,沿江众多湖泊的建坝、建闸和有害渔具的大量使用,造成资源的枯竭,这些都对白暨豚造成了直接伤害。从1998年至今,在长江死亡的白暨豚中,有的身上有103处血淋淋的鱼钩造成的伤口,有的头骨粉碎,有的被拦腰斩断。湖北洪湖燕窝实施爆破清理航道时,将一个拥有4名成员的白暨豚家庭全部炸死,其中2头是怀孕的雌豚。
白暨豚是世界上最濒危的鲸类,是世界淡水豚类中,也是所有鲸类动物中数量最少的一种。通常一个科里有很多物种,而白暨豚科只有一个物种,因此,白暨豚的灭绝不是一个物种的灭绝,而是一个科的灭绝。灭绝这个概念是指连续50年不能在野外发现某一物种,科学家们虽然坚信白暨豚没有灭绝,但还是为理论上少数存在的白暨豚万分担忧。
白暨豚的灭绝倒计时正在悄然上演,甚至已来不及逆转。而它只是我们身边所熟悉的众多离开的朋友中的一位。1987年6月6日,最后一只黑海雀死去后,这种南美洲特有的雀科鸣鸟就此在地球上永远永远地消失了。中国镰翅鸡于2000年灭绝,渡渡鸟于1980年灭绝,袋狼于1936年灭绝。地球上已有冰岛大海雀、北美旅鸽、高鼻羚羊、普氏野马、台湾云豹等物种不复存在了。直观告诉我们,天上的老鹰没有了,大雁也不再排成人字或者一字了,许多东西都只能残留在童年时的印象中。
科学家无不忧心忡忡地指出,由于人类活动的强烈干扰,近百年来在人类干预下的物种灭绝比自然速度快了1000倍。全世界每天有75个物种灭绝,每一小时就有3个物种被贴上死亡标签。很多物种还没来得及被科学家描述和命名就已经从地球上消失了。据世界《红皮书》统计,20世纪有110个种和亚种的哺乳动物以及139种和亚种的鸟类在地球上消失了。目前,世界上已有593种鸟、400多种兽、209种两栖爬行动物和20000多种高等植物濒于灭绝。
自然界的生态环境远比人类的社会环境脆弱得多。如果那些自知大限将尽的动物们奔走相告的话,也许询问的做多的一句话应该是:人类什么时候灭绝呢?按照这样的速度,人类决不会在所有动物消失之后幸存。除不可抗拒的自然历史及自然灾害因素外,商业利益导致的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掠夺式破坏,环境保护滞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京都议定书》得不到很好的执行落实等等因素,都在加剧地球生态的迅速恶化。连珠穆朗玛峰都不能幸免,堆积起人类制造的垃圾。
我们不得不无奈地审视我们的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受到损害的仅仅是动、植物吗?还包括人类自己!
从1988年肆虐数月之久的巴西亚马逊森林大火,到中国长江、松花江和嫩江流域的特大洪灾、欧洲大陆的狂风暴雨和席卷中美洲地区的飓风,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发展中国家每年死于水和空气污染所引发疾病的人数在500万至600万之间。健康问题严重影响了经济发展。科学家预测,地球的气温21世纪末有可能平均升高1.4—5.8℃,这将使南极冰山融化,海平面上升,一些沿海城市将被海水吞没而变成“海底城市”。气候变暖还会引发洪水和干旱,大批农民因无法生存而要迁移到其他地区定居,从而引发移民危机。地球变暖还将使大片亚马逊森林毁灭,许多山林将只剩下光秃秃的山头。因为失去亚马逊森林,地球将会加速温室效应而进一步变暖,又使许多植物和动物灭绝的速度达到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时代以来前所未有的高度。
前人植树,后人乘凉。前人毁林,子孙遭殃。如果每个人都多一份环境保护的责任意识,每个人都自觉付出一点,一切还来得及。不然,我们扪心自问,留给后代的将是什么?是工业文明带来的满目创痍,还是动植物的化石标本?或是留给他们一首我们唱来枯涩的歌曲:一千年以后,所有人都遗忘了我们,那时红色黄昏的沙漠,能有谁,揭开缠绕千年的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