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地球的眼泪

(2007-05-12 23:16:44)
标签:

杂谈

分类: MSN搬家
  (此文版权再赠王艳)
  
  大家知道,我们居住的这个星球叫地球,过去我们普遍认为地球所在的太阳系有九大行星,随着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召开之后,经过投票表决,冥王星被降级为矮行星,我们的太阳系有八大行星。那么你知道,这八颗行星都是什么颜色的呢?水星呈橘红色,金星呈白色,火星呈红色,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都带有棕黄色。它们上面迄今未显示有生命。而地球人都知道,太阳系中只有地球是蓝色的,地球上之所以能诞生了丰富多样的生命奇迹,正是因为这蓝色,这蓝色就是水,水是生命之源,也是人类文明的摇篮,地球更确切意义上说应该称之为“水球”。
  如果我们用地球仪作辅助,可以轻易地发现,地球上29%的陆地被71%的水包围着。然而我们可能不知道,这71%绝大多数为海水,并无法未人类直接使用。地球上的淡水储量仅占全球总水量的2.53%,而且其中的三分之二又属于固体冰川,分布在难以利用的高山和南、北两极地区,还有一部分淡水埋藏于地下很深的地方,很难进行开采。目前,人类可以直接利用的只有地下水、湖泊淡水和河床水,三者总和约占地球总水量的0.77%。目前,人类对淡水资源的用量愈来愈大,除去不能开采的深层地下水,人类实际能够利用的水只占地球上总水量的0.26%左右。
  联合国一份报告说,若干年后水将比金子还贵,比石油更具有战略意义。“世界水荒”并非危言耸听。全球现有12亿人面临中度到高度缺水的压力,80个国家水源不足,20亿人的饮水得不到保证;世界上一半人口是穷人,其中约1/3生活在面临着因缺钱而无法充分开采水资源的“经济性缺水”局面的国家;约10亿人因为太穷而用不上安全的洁净水,30亿人口缺乏污水处理设备。
  我国也属于缺水国之列,人均淡水资源仅为世界人均量的1/4,居世界第109位。中国已被列入全世界人均水资源13个贫水国家之一。而且分布不均,大量淡水资源集中在南方,北方淡水资源只有南方水资源的1/4。据统计,全国600多个城市中有一半以上城市不同程度缺水,沿海城市也不例外,甚至更为严重。其中北京市的人均占有水量为全世界人均占有水量的1/13,连一些干旱的阿拉伯国家都不如。我们也知道,上海属于水质型缺水严重的城市之一。目前我国城市供水以地表水或地下水为主,或者两种水源混合使用,有些城市因地下水过度开采,造成地下水位下降,有的城市形成了几百平方公里的大漏斗,使海水倒灌数十公里。由于工业废水的肆意排放,导致80%以上的地表水、地下水被污染。
  有报告指出:“由于中国城市地区和工业地区对水需求量迅速增大,中国将长期陷入缺水状况。”黄河在过去的10多年年年断流,其中1997年断流226天。根据卫星拍摄的照片,数百个湖泊正在干涸,一些地方性的河流也在消失。中国天然湖泊在过去的50年内,共消失了1000多处,平均每年消失20处。
  长期以来,我们都以地大物博来自我陶醉,忽视了各种资源人均稀少的现实。更值得耐人寻味的是,我们缺少合理利用水资源,保护水环境,节约水资源的意识和具体举措。我举一个例子,在中国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中心位置的罗布泊现在已经成为“死亡”的代名词了。曾几何时,她是中国第二大内陆湖。考古学甚至猜测,罗布泊水灾泛滥时水漫过楼兰古国。1942年,在苏制1/50万地形图上量得面积为3006平方公里;1958年,我国分省地图标定面积为2570平方公里;1962年,航测的1/20万地形图上其面积为660平方公里。人为改道、盲目引水农垦和过度灌溉,致使上世纪60年代塔里木河下游断流,罗布泊渐渐干涸。1972年,罗布泊彻底干枯。最后一批罗布人迁离了曾经的绿洲和世代生存的家园。
  然而这样的历史悲剧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如今青海湖面积大量缩减,水位不断下降,淡水湖泊如鄱阳湖、太湖水质持续恶化。甚至长江有变成第二个黄河的可能。生活在大城市的人们可能很难想象宁夏西海固等缺水地区人们的生活状况,也无法理解为什么西部有些地区的人一生只洗三次澡。而我们的水龙头还肆意地敞开,拿生活用水作工业用水浪费,生活用的抽水马桶追求大排量……
  有部电影名叫《未来水世界》,当温室效应致使全球变暖,南极冰川全部融化,地球上的大多数陆地被海水吞没,我们不仅会失去宝贵的淡水资源,还会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到那时,地球上只剩下眼泪,名副其实的地球的眼泪,她是蓝色的,是咸的,是苦涩的。
  让我们从现在开始自觉行动,有效宣传,节水、节能、节约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资源。那么,当我们和子孙后代共同歌唱的时候,就不会留有遗憾:水能载舟也能煮粥,水滋养了大地,开出下一个花季,让我们取名叫作珍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