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荒。昆明血荒,青岛血荒,南京血荒……北京近日也出现了用血紧张的状况。在一些地方,医院接到了限血令“省着点用”。手术被迫推迟,患者安全受到威胁。
全国大面积凸显的用血告急,让血荒这个长久存在的现象,再次引发公众关注。
在昆明,被认为达到了十年来最严重的程度,有八成以上的手术因“缺血”被迫推迟。有的医院储血量甚至不够一次手术使用。
为什么会出现血荒?通过对昆明血荒样本的调查,试图找到深层原因,探寻解决之道。
昆明全市260多家医院都正在遭遇缺血难题。据介绍,最严重时,全市医院八成以上的输血手术被迫推迟。昆明血液中心主任杨通汉说,昆明有人口600万,血液中心正常血液存储量应该是每天20万毫升。理想储存量是40万到50万毫升。血液中心血液管理科主任李开红说,但十月中旬以来,库存量最低时不足2万毫升,是应达库存的二十分之一。昆明正经历着最严重的血荒时期。
昆明血荒的直接原因:
11万大学生搬去了大学城,城中村改造让务工人员离开了市区,被认为是血荒的直观原因。
血荒在我国各个地区普遍存在,导致出现血荒的深层次原因:
1、血液来源单一,是目前国内各地的普遍现象。
目前学生献血占到30%,外来务工人员献血占到30%,常驻人口即教师、军人、公务员等只占到40%。逢年过节,学生和务工人员的离开就会导致出现血荒。
昆明血液中心主任杨通汉认为,如果这个结构能调过来,常住人口献血能占到60%,血荒会缓解很多。他说,目前全省一年有30万人次无偿献血,其中昆明有10万人次。假如昆明每年有15万人无偿献血一次,每次300毫升,就不会出现如此紧张的局面。
市民不愿献血的顾虑和担心有:
1)、觉得制度存在问题,“无偿献血,却有偿用血”,担心献出去的血,会成为他人牟利的资源;
2)、担心传染疾病;
3)、担心影响身体健康;
2、除了各种担心,有专家认为,献血的激励机制不够,无法调动献血者积极性。
根据我国《献血法》规定,无偿献血者需要用血时,免交费用;其配偶和直系亲属需要用血时,可以按当地的规定免交或减少费用。不过,据报道,现实中受血者必须先缴纳各种费用,然后再凭借有关手续办理免费和减免,整个过程非常烦琐,让不少人止步。
此外,城市居民大多享有公费医疗或医保。免费用血的激励制度,对这些人群没有吸引力。
解决血荒的根本办法:
政府要加大对无偿献血的宣传力度,打消市民对献血的各种顾虑。
正规血站的采血用具都是一次性的,非常安全。
献血可以促进体内新陈代谢,提高红细胞携氧能力。献400毫升血对身体没有影响。
用血本身其实是免费的,血液都是原价给患者,血液是不算钱的。增加的是人工、治疗等费用,按照国家规定,血战以230元每单位(200毫升)卖给医院。这并不是血液本身的价值,只是收回生产过程中所耗费的成本。血液采集后,要经过几道程序的加工,其中检测耗费成本最高。例如要检测艾滋、肝炎、核酸等。
可是上述献血及用血“内幕”,并不被公众所了解。
国外成功经验
资料显示,日本是相对好地解决了供血问题的国家。日本在1964年作出了《关于推动无偿献血的决定》,把能发动的部门和能利用的一切宣传工具调动起来,在各市、区、镇、村及保健所都设立了协议会。并以法律形式规定官员必须带头无偿献血,例如都、道、府、县官员每年献血一次。规定每年7月为献血活动月。在中小学开设献血知识课,并组织学生到血液中心参观等。到了1973年,日本的无偿献血即完全保证了全部临床医疗用血。
本人观点:
全国各地出现的血荒现象已经严重危及了病人的生命安全,必须下决心彻底的解决。但是目前各地采取的措施还依然是头痛医头的办法,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各地用血荒的难题。
我国从1998年10月1日起开始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这部法律明确了我国实行的是无偿献血制度,在法律条文中对血液的采集、使用、监督、宣传等各项事宜都做了具体的规定,对各级政府在此项工作应该承担的责任也都有了明确的要求,对新闻媒体对无偿献血制度的宣传也提出了集体的要求。
可是,目前全国各地普遍存在的血荒难题就是没有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各项要求去做的结果。国家颁布了一部法律,肯定是需要去严格执行的,而且执行法律是不容商量的,这就牵扯了一个法律监督执行的问题,希望各地“人大”能够有所作为,真正起到监督法律执行的责任。
全国各地确实存在用血安全问题,这些问题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很难让百姓在献血和用血的时候没有顾虑。
各地血站的具体运作确实缺乏有效监督,老百姓对他们的质疑和不信任也是可以理解的,我建议各地血站能够增加各项具体运作的透明度,定期对本地血液的采集和使用情况及各项资金的使用情况向当地市民公布,接受百姓的监督。
总之,要彻底解决血荒,政府必须加大对无偿献血的支持力度,借鉴成功经验,建立献血长效机制。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