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死亡

(2012-04-11 23:30:48)
标签:

育儿

 

上周我们全家去福罗里达州的迪斯尼世界玩了几天,在海边逗留了一天。那几天玩的很累很开心,可是等一回到家,每个人就都病倒了,也都晒黑了。当初老公在网上订迪斯尼的票的时候,是我提议让婆婆和我们一起去的(起先我不知道门票那么贵,后来想想只要我们去,就要带着婆婆去。),因为婆婆在我拿到驾照之前一直是我的免费司机,我做义工的那几个月,婆婆也是风雨无阻的天天接送我们。这次我们一共花了大约4000美元,回来后婆婆给了我们2000美元。我和老公都说她不用给钱,因为以前她天天接送我都没收过一分钱的。婆婆说她知道,说她不是一个自私的人,这些钱都是她父母生前给她留下的。她不乱花钱,就是为了把钱省下来帮助我们。她说老公的姐姐一家去年冬天和今年春天去福罗里达州的海边玩了两次,一次都没叫她一起去。这次我们叫她和我们一起去了,所以她要给钱我们。插播一个小故事:有一次老公为了给我讲“没有确切听到别人的原话就不要察言观色的编话”的道理,告诉我说当年老公的外婆,也就是婆婆的妈妈去世之前,当着婆婆和老公的面,说她生前的遗产都留给婆婆。老公那时候10几岁,想到自己还有一个舅舅,就脱口而出的说,“那乃瑞呢?他也是你的孩子啊。”老公的外婆停下来想了片刻,于是跟婆婆说“那你和乃瑞各分一半吧。” 外婆去世后,婆婆依照外婆的遗愿,和乃瑞均分了遗产。乃瑞是老公的舅舅,但是长大成人后就很少回家看望自己的父母。据婆婆说,直到现在父母去世了多年,从来没看到乃瑞在memorial day去父母墓前上花。我问老公婆婆有没有因为他多嘴而责怪他?他说没有,但是从那以后他学会了说话前先思考。


从福罗里达回到家休息了一天,第二天早上给妈妈打电话。一接通的时候就听到电话那头妈妈的声音很低很疲倦。接着就开始指责我知道出去玩,不知道攒钱,老了怎么办?把钱都花完了,连回国的钱都没有了。我说你不要又跟我这么说,上次你不就是这么说的,等我回去了你又嫌我给你带的钱太少了嘛。妈妈在电话那头干笑,说那你就干脆把你的钱寄点儿回来,让我们好好吃喝。妈妈告诉我三伯前天刚“上山”(入土的意思)。三伯只比我的父母年长几岁,他有3个女儿,一个儿子。女儿们都嫁到了外省,儿子还没有结婚。三伯去世前的一天看上去还没有什么大碍,只是吐了一点血,于是早上去医院检查,中午还在一个亲戚家吃饭了。三妈那天在山上放羊,等傍晚回来的时候就发现三伯在家里不知道什么时候没有呼吸了。事发后,儿女们坐火车坐飞机,紧赶慢赶的赶回来给三伯办后事。


三伯给我的印象不是很好,他很瘦很高,爱吹牛,很多时候说话也毫不体谅别人的感受。我从小就和他不是很亲近,似乎都没敢仔细看过他的眼睛。我上初中那会儿,因为长的又黑又胖,他跟我妈说我长的男不男女不女的,我妈跟他大吵了一架。从那以后我就更不喜欢三伯了,甚至一句话都不愿意跟他说,也开始不喜欢他们家的孩子,因为我觉得他们家的孩子也没长的比我好看多少。再后来我离家就越来越远了,对三伯的印象就不那么清晰了,但是偶尔一想到他当初那么评价我的话,我就有点儿讨厌他。上次我带着希恩回国,三伯老远就加快步子过来看希恩,笑嘻嘻的说“她长的像她爸爸”。


妈妈给我讲三伯的后事的时候,讲的很伤感,我问她是不是吓住了,她说是的。说我跑的这么远,到时候赶飞机都赶不到。三伯的后事花了2万多块钱,都是3个姐姐平摊的。说我现在不攒钱,等以后给他们办后事我都没钱出。


挂完电话,我努力的想着在我父母的那一刻,会发生在什么场景,我该怎么办?闭着眼睛想了很久,却想不出个所以然,忽然想到我特别不喜欢老家的丧葬习俗。早几年就听我妈在我耳边唠叨一个人的后事要花2万多块钱。而那些钱,都花在了置办活人的烟酒,伙食,和置办亡人的各式各类杂七杂八的繁琐细节上了。鞭炮放的震天想,纸钱纸灰飘的到处都是,再加上敲锣打鼓的,披麻戴孝的,还有我最反感的那种晚上为了给客人助兴的低俗的乐队。样样都是几百几千的花,总共算下来2万多块就不足为奇了,而那些钱,很多农民一年到头都攒不到。


都说入乡随俗,可当我在那个乡下的时候我就随不了那里的俗。来到美国,也参加了几次葬礼,感觉中美的葬礼形式真是大不同,我也更喜好美国的丧葬形式。人都是有感情的动物,没有人不会为了失去自己的至亲而伤心难过。而美国人在这一点情感表达上却是那么的低调,完全不像中国人那么大张旗鼓,令远乡近邻人人尽知。


美国人的大家族聚会很少,但是只要有葬礼,似乎不管远近的亲戚,都会尽力赶到,给我的感觉是美国的葬礼更像是家族的大聚会。大家齐聚在funeral home(专门办葬礼的地方),和逝者的棺木在同一个房间,低声的交谈着,或微笑或抽泣,完全不像中国的嚎哭。记得给奶奶办葬礼的时候,二姑前一刻还有说有笑的,二妈看到在烧纸了,就跟二姑说“你二姑,在烧纸了,你赶紧哭啊!” 二姑就立马双膝着地,头埋下去,嚎啕大哭起来,一边哭还一边说着一大串我听不清楚的话。现在想想那简直就像是在演戏。


美国的葬礼,大家送一束花,再到场参加一下,似乎就是对逝者很大的尊重了。而中国的葬礼,大家都在比谁买的纸多,谁给的礼钱多,谁的鞭炮放的响。我在那里的时候就是一个格格不入的人,很小的时候妈妈就跟我说“像你这样的人,生成就该呆在深山老林里。”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书上看到一句话:”不管你是哭泣还是微笑,地球都不会因为你而停止转动。为什么不用微笑面对每一天呢?”于是,微笑和沉默成为了我对那里很多人的回应。最终,我阴差阳错的来到了美国的深山老林,在这里过着自由自在的宁静生活。在美国的第一个Memorial Day , 我惊奇的发现原来清明节可以过的这么清静。人死了以后,可以静静的长眠地下,吹着山风,听着鸟叫,闻着花香,这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啊!


希恩出生后的有一段时间,我也很害怕死亡,因为老是想着要是我死了,她还这么小,完全没有独立生存的能力,谁来照顾她?因为没有驾照,我除了依靠婆婆和老公的帮助以外,可以说几乎是寸步难行。曾经交钱请教练教,课时上完后发现自己其实什么也没学会。找不到别的教练教,也找不到亲戚朋友教,于是老公被赶鸭子上架,成了我的教练。在险要情况下我把油门当刹车踩过;也有在不该拐弯的时候拐弯了,于是和别人的车擦肩而过;在路况不好的时候我把头缩在肩膀里,车不是太偏左就是太偏右。如果不是老公的冷静和快速反应加耐心,我和他都不知道死过多少回了。

 

又是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书上说”当一个人的时间到了,上帝就接他回家了。“ 我心里豁然开朗,中文的”视死如归“ 不就是对这句话的最好诠释吗?如果一个人总是畏首畏尾,怕死怕活的,会错过多少美好的风景和事物啊?于是我一下子觉得自己是一个勇敢的斗士了,天天想着如果明天我就不在这个世界上了,那我今天一定要珍惜和身边人的每一分每一秒。


如今三伯不在了,我忽然发现他以前说我长的不男不女的那句话,对我是毫无攻击力了。脑子里想的是三妈是多么的伤心?哥哥姐姐们是多么的伤心?如果到了我的父母的那一刻,我该怎么应对?面对着三姑六婆的吩咐和问东问西,我能直接给他们几万块钱,让他们想怎么办就怎么办,我在一边保持微笑和沉默吗?老公说,那个时候我会跟你一起回去的。我一时不知怎么回应就问了句”Why ?“ 老公说因为他们是他的in laws,他对每一个in law的丧葬有法定的4天假期,他还可以跟公司说他的妻子很悲伤,这样可以再请一个多星期的假期。


粗算了一下,如果按妈妈说的2万块钱的标准,再加上一家三口回去的机票钱和别的开支,大概需要1万美元。1万美元,如果靠我自己挣,要挣到何年何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道歉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