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书有感·白马关帝庙也是个重要寺庙

(2012-03-28 21:03:47)
标签:

杂谈

分类: 人文历史

    http://s6/middle/623ff893hc17cd5d7ea65&690
                              北京植物园雪景
 近期我查阅孙承泽所撰的《天府广记》中,发现明代皇家庙祀的宗教场所共有五处,即都皇城庙、白马关帝庙、文天祥祠、于少保忠肃祠(于谦祠堂)、狄梁公祠。其中白马关帝庙就在什刹海。据《天府广记》载:“汉寿亭侯庙,在宛平县之东。初洪武二十八年建庙在鸡鸣山祭(南京),汉寿亭侯关羽公。永乐年,庙祭于京师。成化十三年,奉敕建庙于宛平县之东。中塑神像,外为庙门,京师谓之白马庙,盖隋之旧基也。岁五月十三,太常寺题遣本寺堂上官致祭。凡国有大灾则祭告。”

    关帝庙所祀神明是关圣帝君,简称关帝。关羽自宋朝之后声威大震。宋哲宗封其为“显烈王”,宋徽宗封其“义勇武安王”。元代加封“显灵义勇武安英济王”。明朝万历年间更加加封为“协天护国忠义帝”、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清初又被封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由于帝王们的推崇,不但是民间供奉的神明,而且成为国家祭祀的高级神祉。甚至佛道两家也争相把关羽拉进自己的教门。如雍和宫的西跨院中,就有关帝殿,殿中正中供奉关羽铸铜坐像。

   北京城因关帝命名的胡同:关帝庙街(今改为南羊市街,在崇文门),关帝圣境胡同(今崇文门外薛家胡同),关王庙(今广外河滨巷),关王庙街(今崇文门西厅胡同),老爷庙胡同(今西城区勤劳胡同),老爷庙后巷(今西城区养廉胡同),老爷庙豁子(今北太平庄黄亭子)。

     什刹海关帝庙不止一个,但从名气来说,谁都比不上白马关帝庙。

    说它重要,我认为起码有以下几点:

    1、明清时它曾是皇家亲自祭祀的宗教场所,为“庙祀”或“御祀”。农历五月十三日,为祭祀关帝日,而这个祭祀日为官祀,由太常寺具体负责其祭祀业务。《日下旧闻考》载:“每岁春秋仲月即五月十三日遣官致祭。”《苑署杂记》载:城内关王庙,一在积庆坊,宋建。我朝英宗皇帝梦神骑白马至是地,因敕赐重修,有御祭,名为白马关王庙”。《帝京岁是记胜》“关圣庙徧天下,而京师尤胜,入祀典者,地安门外西部梁桥白马庙,正阳门月城右之庙,春秋致祭”。

    2、名称与明英宗有关,为英宗梦见朱祁镇骑白马来祭。“成化丁酉(1477年)二月初吉,皇上申命内官监太监宿政重加修葺”。并把名改为关帝庙,俗称白马关帝庙 

    3、寺庙建筑规模宏大,在京城关帝庙中首屈一指。据《什刹海志》载:“庙坐北朝南,庙门一间,左右门各一,正门三间。前殿三间,三出陛,各五级。东西庑各三间。殿西有一碑亭。东庑燎炉一,庑北斋室各三间。殿后界墙重门三,门内后殿五间,东、西庑及燎炉与前殿相同。殿后东为祭器库,西为治牲所,各三间。庙门外有石梁一。正殿门庑均覆绿琉璃瓦,余为筒瓦。庙中曾有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六月六日立的《敕修汉寿亭侯庙碑》、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立的《护国关王庙义会碑记碑》、万历二十年(1592年)立的《重修汉寿亭侯庙碑》、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重修关帝庙碑》、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立的《重修关帝庙碑记》。”

    但就是这样一个在北京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宗教场所,却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期被拆除,现在已无处可寻。仅仅把地安门西大街101号(即建设银行储蓄所)认为是白马关帝庙旧址而已。

     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2002年出版的《什刹海志》还是2008年出版的《什刹海的寺庙》,对白马关帝庙解释都笔墨不多,难以引起人们对它的重视和关注。

    当然这里也存在这样一个客观事实,因为历史上什刹海庙多,宗教文化资源过于丰富,再加上已被拆除,地上物已无法可寻,自然也就不会引起专家学者们重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