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情系什刹海》歌舞剧脚本

(2011-08-12 07:15:59)

      情系什刹海(暂定名)

       (歌舞剧脚本大纲)

 

           序幕

 

画外音:千百年的历史沉积,赋予什刹海独具的特色,无论是春花雪夜还是晨暾晚霞;无论是烟波柳岸还是灰墙黛瓦,无不彰显着它城中第一佳山水的魅力。

打开史册典籍,什刹海就像一坛封存多年的老酒,醇香、味厚,回味无穷。她曾有“水南沙路雨清尘,桃李花开蛱蝶春的春风初度,也有“十里藕花香不断,晚风吹过步粮桥”的盛夏风情;曾有“平桥芦荻萧萧冷,别蒲鸥凫泛泛流”的金秋时节,也有“一片空明两岸苍,望来犹道是波光”的萧瑟苍凉。

她具有江南水乡余韵,也有田园自然致景;她被誉为京城百姓避暑胜地,更是普通人家得以休闲放松的场所。

什刹海是北京城重要之地。那一潭碧水承载着古都的繁荣、衰落、振兴、发展;什刹海是北京城文化荟萃之地,那两岸柳风,激荡出多少巨匠大家的畅想、灵感;什刹海是北京城百姓宜居之地,那曲径通幽处,培育着双优共建之花、传颂着和谐互助之美。

“卜居积水、世守研田”。则水而居的百姓时时刻刻感受着这里的文化氛围、这里的人文景观,这里的纯朴民风,这里的发展传承;还有身边的故事、美好的记忆,映入眼帘的情节。

 

                       第一幕      海之魂

 

画外音:什刹海,她是一颗璀璨明珠,熠熠发光;她是一幅清新长卷,浓淡相宜;她是一缕初升晨阳,光彩艳丽;她是一丝轻柔细雨,落地无声。

太多的文化元素相互融合,相互借鉴,形成什刹海特有的灵魂。

到什刹海,需要品味、需要感受;需要耐下心来,静静地去听,静静地想……。

   

                        《汇通怀古》(儿童舞

 

                                其一

 

画外音(由强渐弱):我住在什刹海边的小胡同,是个小院子。门前有个石墩,我和院里的小朋友喜欢在石墩上爬来爬去。

听我爷爷说我是“海的儿子”。爷爷说的海,就是什刹海。爷爷那一辈人管这里叫“海子”。我们住的地方叫“金丝套”,原来是海,后来水少啦,慢慢变成了陆地,变成了胡同。

爷爷说金代什刹海叫“白莲潭”,到了元代叫“积水潭”,是京杭大运河的码头。从此,什刹海变得热闹起来啦,还是北京城商业区。

什刹海长了许多荷花,爷爷他们管这里叫“莲花泡子”。古时候,老百姓喜欢逛“海子”,看荷花、吃小吃,坐小船。可好玩啦。

这里还住过许多名人,宋奶奶、郭爷爷都在这里住过,还有梅兰芳、田间、马海德、肖军……,他们的故居让游客参观。

爷爷讲,什刹海的庙特别有名。我们院子原来叫“海潮庵”,横梁上还有明代彩绘哪!

爷爷讲,什刹海是老北京城的纳凉休闲地方,逛海子、看荷花、听堂会、吃小吃。荷花市场里有好吃的,好玩的,爷爷小的时候最喜欢去。

什刹海最有名是“银锭观山”,远山近水。还有响闸烟云、柳堤春晓……,现在有本诗集,编辑了好多歌颂什刹海的诗歌。

我喜欢什刹海,喜欢这里的水、这里的柳条、这里的石桥、这里的胡同、这里的院子。

我是海的儿子。

 

       其二

 

                 儿歌联唱

 

你拍一,我拍一,通惠河水流桥西,

春时柳、天初霁,晨钟暮鼓云霞绮。

郭守敬,兴水利,船舶桨声泛涟漪,

路漫漫,烟波起,响闸涛涌孤亭寂。

 

你拍二,我拍二,藕花深处接城垣,

花丛幽,清香远,柳堤春晓霞光绚。

澄清闸,西水关,月牙水清马蹄欢,

江南景,乌篷船,西山叠翠云水端。

 

你拍三,我拍三,庭院深重草木闲,

英烈魂、赤诚胆,云卷云舒积水潭。

春乍暖、风还寒,凝首无奈对苍天,

云雾起,烟无边,杏花酒香谈笑间。

 

你拍四,我拍四,海潮连着汇通祠,

风轻盈,润新姿,古刹凌波莲花词。

斗鸡坑、僧录司,热热闹闹护国寺,

烟缭绕,情如丝,风停水清夜静思。

 

你拍五,我拍五,堤漫扬花天幕舒,

德胜门,战旗舞,以德安邦军魂铸。

地安门,皇城都,步粮桥横宫墙固,

鼓楼前,中轴路,平桥芦荻月光姝。

 

你拍六,我拍六,红葵翠栢出高楼,

洗马坑,御河沟,秦家河池也风流。

杨柳湾、弄新秋,荷花开过芦花留,

铁棂闸,镇水兽,几双鸥鹭两渔舟。

 

 

你拍七,我拍七,石梁横卧晚亭立,

石桥小,柳色奇,雨后踏青路无泥。

红衣袖,轻燕起,三转桥旁飘酒旗,

春池暖,莺雀啼,倚栏遥望青山碧。

 

你拍八,我拍八,高庙后身百姓家,

乐春坊,青砖瓦,稻田飘香延年茶。

望乡台,胜西涯,浦树秋寒尚带花,

张皇亲,状元麻,铸钟香炉嫩藕芽。

 

你拍九,我拍九,风情独特景物幽,

机灵鬼,铜井口,城隍出巡绕城走。

结诗社,聚好友,会贤堂外集香楼,

乘冰床,折春柳,除夕敲钟水上游。

 

你拍十,我拍十,什刹三海我全知,

画中画,诗中诗,醉心湖光群贤至。

幽香处,近咫尺,红日高台照影时,

花带露,人如织,荷塘柳岸自闲适。

 

 

       第二幕   海之澜

 

画外音:什刹海,她给我留下的是什么,是碧水、柳浪、荷花、橹桨还是亭榭、古、短巷、院门;是老屋上的艾艾荒草,是院墙外的浓郁槐荫,还是冰湖初泮、柳絮扬花,还是攒动人群、烛光灯影……。

这片曾经的净土深深地印刻着时代的烙印。因为社会发展不允许什刹海停顿在某个时间表上。她需要注入新的活力、焕发新的生命、打造新的品牌。

 

 

      《烟波柳渡》(歌舞)

 

画外音:一泓碧水,两岸绿柳。什刹海人不仅喜欢这篇碧水,也喜欢这两岸绿柳。因为什刹海人赋予绿柳特殊的性格,在她婀娜身姿背后蕴含着坚韧的性格。

她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开花,孕育新的生命。

她为这片碧水增添了灵动,带来江南水乡的种种遗韵。

薄雾清晨,风卷起几缕涟漪。轻盈的柳枝在风中轻轻摇曳,掀起阵阵绿色波浪。

风停水静,晨雾萦绕在绿波深处的渡口。

 

      《百花深处》(歌舞)

 

画外音:什刹海并不是独有荷花,她是百花的代名词。因为这里有桃花、杏花、梨花、槐花……,连荒草艾艾的屋脊也生长着许多不知名的野花。

这里还有理想之花、希望之花、文明之花……。

因为百花代表着什刹海的发展、代表着先进、代表着前进的步伐。

 

        《橹声唱晚》(诗朗诵)

 

人们总想把眼前的什刹海与江南相媲美, 芦狄、荷花、石桥、曲径、石阶、翠柳、苔痕……徜徉在什刹海畔,常有乐不思归的感受。

从庭院深深的王府到古朴典雅的四合院;从曲径通幽的胡同到杨柳依依的堤岸;从探幽访古的异乡游客到酒香茶绿的酒吧茶楼……。

你也可以放松心情,走进“河沿”、走进王府名居、走进幽静胡同、走进百花深处、走进漆皮斑驳的院门。

夕阳西下,晚霞绚烂。霞光把什刹海染成金黄一片,连附近的钟鼓楼、林荫道,过往的游客都笼罩在金色的柔光之中。

倚在船栏,望着这一片绿水,望着楫桨划起道道涟漪,望着远山的青黛叠翠,望着幽幽的古巷、葱郁的槐荫。在琵琶悠长缠绵的曲调声中,享受什刹海沿湖旖旎的风光,感受流淌中的种种余韵。

 

夜空暗蓝、华灯初上,什刹海酒吧街醒了。

什刹海并非都是休闲纳凉之地,她承载着厚重的历史积淀,灿烂的文化瑰宝。她是古都北京的缩影,蕴含着浓郁纯朴的市井风情。

到什刹海,需要透过表面的浮华,静静地品味、静静地欣赏;静静地思索,静静地寻觅逝去的记忆;需要透过表面的喧嚣,感觉到这片水的灵性,诠释出她给什刹海带来的活力。

你可以随着熙攘的人群,轻挪脚步,徜徉在酒吧街上。你也可以坐在路椅上,听见附近传来的歌声,闻见烛光灯影下飘来的酒香。你也可以凝立在银锭桥畔,品味小桥流水人家,月下伊人倩影。

月光下,乌篷船灯笼悬挂、桨声阵阵。哀婉缠绵的丝竹之声随风飘向远方。

那发出柔柔光泽的路灯,犹如一串珍珠,镶嵌在什刹海旁。最后融化在灯火阑珊处,在丝丝的柳风里,在淡淡的藕花中,在槐荫下的四合院内,在寻常百姓的心底。

什刹海的夜晚独具魅力。她的魅力在于绵绵浮华往事,它的风情在于处处细致消魂,它的动人在于容身百姓之中。她的魅力存于这片清波、这片柳浪、这片亲切、这片痴情。

她的一颦一笑,一悲一喜,揉进了多少情思与缠绵,定格在月光、灯影、酒香、人群之中。

 

 

 

《民间集锦》(京韵大鼓)

 

 

          第三幕   海之波

 

画外音:我们是什刹海人,我们的血脉里流淌着什刹海文化元素,性格中遗留着什刹海独有气质。

我们爱这里的碧波,这里的石桥、这里的柳荫、这里的花香;这里的每一片青翠、这里的每一处宁静,这里的每一簇草木;这里的锺声、笛声、蝉鸣、鸽音。

我们憧憬明天、我们想往辉煌,我们寄予希望。

我们用“人文、人本、人和”的理念打造社会和谐,用双拥共建的成果浇灌精神文明之花。

 

                         《柳荫春韵》(歌舞)

 

画外音:柳荫街有个拥军模范——高妈妈。她关心战士们生活,关心战士们成长。

双拥共建是什刹海的传统,是什刹海精神文明的精彩亮点。

什刹海不仅仅是一个高妈妈,而是千千万万。她们对战士的情感深深扎根在心坎之中。

百姓想着战士,战士也想着群众。“民爱军来军爱民,军民百姓一家亲”。

春天里、柳风中,柳荫街居民享受着春天的阳光、雨露、温暖,享受着春风拂柳的美感。

 

                 《邻里人家》(京剧联唱)

  《野鸭岛情》(评剧联唱)

                 《阳光生活》(秧歌舞)

           

          

 

 

                               尾声

 

         《什刹海我的家》(主题歌)

   

 

 

         春风秋雨落西涯,远山青黛映彩霞;桨声涟漪石桥秀,晨曦月影芳枝芽。

         长街短巷传佳话,邻里和谐是一家;携手同谱文明曲,并肩培育幸福花。

         啊!什刹海,我的家。

         厚重的历史,璀璨的文化,古都的缩影,人间的精华。

         啊!什刹海,我的家。

         你是一张名片,诗情画意,柳浪藕花;你是一块标志,中西合璧,清新淡雅。

         啊!什刹海,我的家,我的家,我的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