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通祠御碑亭及《重修汇通祠碑记》
标签:
老北京文化 |
分类: 人文历史 |
http://s15/middle/623ff893t81e28cf6f02e&690
御碑亭位于汇通祠后山平台上,亭子为混凝土浇筑而成,亭内立有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所立,重修后再立的御制诗碑。
诗碑亭南北侧横梁上有王东昉所书的“峡云”、“岫雾”题字。
元大都建城聚西北诸泉水,流行入都而汇于积水潭。明初改筑京城,在德胜门西置水关,下置石螭。迎水倒喷,并堆土为岛,水从两旁入潭,上置镇水观音庵。乾隆时改建名汇通祠。此处远映西山,南临清波,象征水自山出,归入翰海,水声淙淙,若海潮音,仅此一端,亦可窥都城规划者之匠心。近至五、六十年代,修筑地铁,全岛夷平。十余年后,清华大学建筑系有修复议,得市区政府与 专家之积极支持,建筑格局参照旧貌,用为都城规划者郭守敬纪念馆。地面地下建楼房,外覆土石,以广利用,仍置石螭,重兴流水,并寻得旧碑,立亭护之。历数年工将成,蔚为大观,颇为赞赏。北京古都文物因建设发展拆毁不少,无需一一修复,但择其要者,因旧创新,古为今用,虽属新构,略窥文脉。都市发展日新,此城市历史发展之标志得以永存,辟为景点,以利游憩,亦胜事也,此亦汇通祠修复意义所在,是为记。

加载中…